一來一去,這款產品的成本,直接少了小幾百塊!
要知道,在這個筆記本電腦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100塊錢,很有可能就是產品成本控制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了。
這少了大幾百塊錢,還有自研芯片的加入,想想連想的未來,都是讓他感覺到觸目驚心!
“筆記本的重量,直接減少了50%!”
“嘖嘖嘖,還敢使用自研芯片!”
“他們是真不怕死。”
楊慶喃喃自語道。
連想這樣的大公司,相比較高瓴來,最大的不同就是當家的太多。
楊慶一個,柳志一個,還有各種各樣的董事一大堆。
看起來輕薄本很有前途,但是如果失敗了,誰來承擔?
電池不夠用,經常性的機體發熱,電插口易壞等等,都是大鍋。
以后誰來背鍋?
推諉來,推諉去,時間就過去了,產品也沒研發出來!
這就是大公司官僚氣嚴重的公司的特點。
更致命的是。
這家公司已經由一家實體制造公司轉變成了一家金融公司!
搞小額貸款賺的錢,比主營業務還賺的多。
你敢信?
這就意味著,連想已經逐漸從一家pc巨頭,向華街那些金融資本在進行轉變。
就像后世的播音一樣,行動軌跡一模一樣!
1999年,播音公司搬遷總部,在眾多伸出橄欖枝的城市中最終選擇了芝加哥。
之所以選擇芝加哥,倒不是給的那點安家費和6000萬美麗元的稅收優惠(播音那時候營收就已經達到了500億美麗元級別)。
而是在于芝加哥是個全球性的金融中心。
作為制造業公司的播音為什么要把金融納入最關鍵的考量呢?
傳統的造飛機賺錢已經不能滿足資本的胃口了,播音要向金融發展,尋找更高利潤的業務:放貸。
2005年,播音專門成立了“播音金融公司”,主攻租賃融資市場。
在民航領域里租賃是個大生意,許多航空公司想買飛機,但沒有足夠的錢,于是就去租。沒錢租咋辦?
可以到“播音金融公司”貸款。
目前金融利潤已經占播音利潤率最高的23%。
嘗到甜頭后,播音開始瘋狂推動外包。
比如。。。某啊三國。。。
以便專心做金融。
這也是為何,到了后世,播音把已經老掉牙的b737繼續魔改,做成具有嚴重設計缺陷的小短腿b737max,而不是重新設計一款單通道的同級別飛機的核心原因。
最終釀成了大禍!
重新設計一款單通道的同級別飛機那多貴啊!
以美麗國的人力成本,怎么說也要花費大幾十億美麗元。
而且進展不順,ceo還有可能被裁!
我犯得著自找事兒?
而且董事會也不支持,畢竟利益最大化的條件之下,b737還沒有被榨取到最后一滴利潤。
站著就可以把錢給掙了,那我為什么要那么拼命呢?
同樣的,在pc業務上已經是巨頭之一的連想,也是在和播音走在同個軌跡上。
尾大去不掉的這家公司,在pc業務上少賺一點,只要不虧就行,然后利用實體制造業作為幌子,源源不斷的借入低息資本,然后高價貸款出去。
打的低借高租的生意,直接開擺躺平!
做實業那么辛苦,一年辛苦下來,還有可能虧損,一年到頭直接白干。
哪里有炒炒房(連想旗下有地產公司融科地產),放放債舒服?
事實上,連想賺的,還真不少。
除了手機業務停滯不前以外,過得還算是比較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