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楊慶給柳志打了電話。
他希望對連想做出相應的改變!
相比較研發難度相對更高的天生繪畫,輕薄本上的一些設計理念,還是非常容易,能夠模仿的!
在他看來,做pc業務,最終做的,還是性能。
如果高瓴通過犧牲性能來解決重量的難題,那么他就相當于在pc市場之上下了一一步非常錯誤的棋。
一步錯,則步步錯!
消費者對于具有質量缺陷的產品,那容忍度,可是非常低的。
未來,高瓴他肯定會嘗到如此冒失所帶來的惡果!
但是,他也好,其他pc業務的友商,甚至是汽車產業的大部分友商們也好,他們都不知道。
高瓴對于產品品控,控制得有多嚴格!
錢,我們給夠。
品控,你給我做到極致!
這就是高瓴現在唯一的標準。
最開始生產mp3的時候,那時候作為一個小廠,高瓴的確做得不太行。
只有高瓴供應鏈的人才知道,高瓴對于品控的標準是有多變太!
這也是為什么供應鏈敢說做高瓴的產品。
做了,心疼一陣子。
不做,心疼一輩子!
像高瓴的電腦零部件供應商,基本上在高瓴matebook上市之前,都是帶十多個,或者是幾個工程師常駐在高瓴的余州代工廠。
測試產品的時候,高瓴的工程師每天凌晨三點鐘回去。
好家伙!
早上八點鐘又到了。
改進的方案當天確定,24小時之內必須給我改好,然后繼續測試。
這黑壓壓的一大群工程師在代工廠做測試,一個個愁容滿面都像是要哭泣的樣子,算是給了富士康的人,一個小小的高瓴震撼。
高瓴的財務部門,也有一項重要考核——“按時給供應商打款”!
高瓴的財務會主動給供貨商打電話,要給你結賬!
否則,他要寫情況說明,要扣他獎金。
其實高瓴在這一點上,相比較友商,完全是異類。
友商們恨不得拖你資金長達12個月,然后再發承兌匯票銷賬。
高瓴現在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核心原因,就是高懷鈞對產品的把控確實恐怖,細節到變太的程度。
比如1000個成品一個有一點點塑料毛刺,這一次貨全部返工!
包裝那個貼碼位置不正全部返工。
還有批次字體顏色不一致有點點色差就會被拒收,代工們完全是叫苦連連。
但是華國返工的時效也是給算錢!
在這一點上,連想是完全比不了的。
用錢開路,砸得你供應鏈舍不得不給我供應產品,而且還自我要求更高,害怕以后高瓴不再和自己合作。
這就是高懷鈞從后世的一家小超市品牌——胖東來,學習到了一點東西。
高瓴能夠發展到這一步,居然都沒有出現暴雷的產品。
核心原因,就是因為高懷鈞的這個大撒馬內的動作!
不過,雖然連想對于高瓴進入pc市場如臨大敵一般,但是高懷鈞對此卻是沒有太大的感觸。
pc端口,以后的趨勢,必然是越來越激烈的零和博弈,利潤率是趨向向下的。
單機單價,也是愈發向下的趨勢。
在這個領域,卷贏了,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只不過是起到一個1+n中的n補充業務的作用。
同樣的,高瓴智慧屏,高瓴智慧眼鏡,高瓴matepad等等,其實都是起到了同樣的作用。
高瓴現在上千家的渠道直營店,以及大幾千家的核心渠道店,業務量不夠廣的話,還真的不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