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108-109章:高瓴下一步大戰略!(4000字)
高懷鈞臉上露出微微詫異的表情。
9.5萬臺的高瓴宋plus的當月銷量,這可真不少了!
2014年賣得最好的是大中的朗逸,年銷量是在38萬臺左右的水平,而第二名的日鏟軒逸,則掉到了30萬臺的年銷量。
也就是說,現在高瓴宋plus9.5萬臺的當月銷量,已經可以說是直接撬動了a級別車市場最大的一塊蛋糕!
要知道,大中汽車分成南北大中之后,賣得最好的其實就是a級別車。
他們在a級別車之中,細分成為了朗逸,速騰,捷達,桑塔納,寶來,高爾夫等密密麻麻的共計六款車型。
合計起來的年銷量,在170萬臺左右的水平。
而且更為夸張的是,這六款車均排名到了a級別車市場的前面十五名!
現在高瓴宋plus的強勢崛起,月銷量如此之高,恰恰說明了高瓴已經在a級別車市場,切割這些主流車企的份額。
這才是高懷鈞詫異的核心點。
“現在這9.5萬臺的銷量之中,純電車的銷量占據了40%左右,而其中400km的,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能夠占據這40%銷量之中的90%的份額!”
“這說明,我們的客戶其實是認可我們的產品力的,對于我們的純電車產品,400km才是他們認可的合適門檻。”
隨后在一旁的王鳳英繼續補充道。
高懷鈞點了點頭。
這樣的定價,其實就是想把大部分的客戶逼到400km的電車上。
a級別車,看起來市場主流起價是13萬左右,但實際上核心的客戶加了購置稅之后的購買落地單價區間是16-18萬之間的水平。
也就是說,現在高瓴的這款15萬的400km的電車,對于大部分核心客群來說,接受起來并沒有太大的難度。
唯一問題就是他們覺得你值不值!
而高瓴要在電車出量,就必須定一個冒險的價格,而不能向其他電車一樣定個20來萬的安全牌!
20來萬,鬼才會買你的a級別車。
而在一旁的王世充是微微倒吸了一口氣。
這汽車用工業電池和手機電池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加了研發費用之后,高瓴電池的電動汽車車用動力電池的成本依然是很高的,預計每千瓦時(kwh)的成本將到達200美麗元。
這里頭的關鍵就是鋰、鎳和鈷等電動汽車原材料價格一直以來由于工業化水平不高,所以成本一直來都居高臨下。
只有高瓴的這款a級別車銷量沖到純電車六萬臺左右的水平,他們的生產成本才可以打平。
至于研發成本打平,則更是需要十萬臺一年的水平!
十萬臺一年的純電車銷量?
這個世界暫時還沒人能夠做到!
王世充自己都覺得做夢才可以夢得到這個場景。
但是現在。。。。
首月的a級別純電車銷量就達到了四萬臺左右,現在不要說六萬臺生產成本線,就算是十萬臺的研發成本線現在都是手到擒來。
這讓他感覺到自己像是在做夢一般。
臥槽!
這么牛逼,甚至可以上世界電池歷史的事情,高瓴就那么輕描淡寫地搞成了?
能不能更為離譜一些!
剛開始他還覺得高瓴電池估計要持續虧損到他離職都緩和不過來,現在看來,三年之內扭虧為盈,那是大有希望了。
“雖然我們的銷量有9.5萬之多,不過我們的核心利潤,在產能拔升一個級別之后,依然只有12%左右,這是我們一個很大的隱患。”王鳳英苦笑地說道。
別人家的12%是編出來的12%,而高瓴的這12%,是無奈的12%。
比如說,后世比亞帝海豹的低配版,60度電池48000,單電機5000,其他的總成:5w,加起來物料成本10.3w(在比亞帝的全產業鏈控制下,他的實際物料成本只能比這個還低),但他要賣20w出頭,然后公司對外宣傳一臺車賺3000-10000元,這中間要攤研發,給人工、宣傳等等費用,至于那些費用值不值8-9w,就見仁見智了。
這個利潤率,還是銷量拔升之后,物料成本降低了才有的利潤率。
而高瓴宋這款車型,由于量根本就沒法和后世比亞帝千萬級比。
所以現在現在40度電的電池和其他的總成加起來,甚至比比亞帝海豹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