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工業化大生產之中,銷量比利潤還要重要。
為何有部分汽車公司,以銷售量為導向,而不是利潤為導向,虧本都是維持住銷量的核心原因。
而另外一邊。
按照原定的高瓴宋銷售量,在原有高瓴宋基礎上拔升30%左右,也就只有6%左右。
6%是啥概念啊?
那真的是賣一輛最低價的增程車,一萬塊錢利潤都不到的水平!
若是高瓴扛不住其他汽車降價帶來的壓力,那是真的危險了。
不過現在有了12%這樣一個利潤率作為安全閥,賣出去的汽車維修的零部件作為二次利潤,其實也算是勉強維持得過去。
這個邏輯就像是賣打印機一樣。
打印機不賺錢,但是打印機附帶的a4紙張,還有墨盒的磨損,那個才是細水長流的東西。
“12%的利潤率,還是危險了一點。”
“不過現階段我們對這款車的利潤要求,并不是第一位的。”
“不過價格不要動,周舟你多做一些渠道商的工作,多做一些系統性的宣傳。”
“制定一個高瓴宋plus的專項政策吧。”
“一城一策,甚至是一店一策。”
“在持續銷售期,如果該城市或者是該店鋪銷量某個區間,就進行相應的獎勵。”
“現在我們是擴大我們的銷量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最適合擴大我們的銷售網絡。”
高懷鈞邊喝著茶邊悠悠地說道。
在一旁的高瓴車輛的營銷負責人周舟聽了先是一愣,接著便是恍然大悟。
這一招高,實在是高!
高瓴現在渠道擴張其實已經陷入了瓶頸期。
你的盤子就那么大,就意味著在一個城市,你的渠道店的數量,基本上只能恒定在一個數量級上。
你想大力擴張都不行。
因為一旦擴張,那新開的店面就虧損了。
這其實很影響后期的渠道商口碑的。
現在如果能趁著這波熱銷把總盤子再擴大,那是再好不過!
只有總盤子增加了,銷量才可以穩固增加,這其實才是這次高瓴宋plus極端定價的用意。
都2015年了,距離2019年還有四年時間。
甚至,會不會更早來臨,高懷鈞心中都是加一個問號。
高瓴在國內的銷量還沒有完全打開,自然無法把重心放在海外,不然那就是倒反天罡了。
“現在這一波,其他廠商會觀望一段時間,他們的反應不會那么快。”
“我的想法是,在魔都工廠那邊增加一個新的組裝生產線,用于增加高瓴宋plus的產能提升。”
“這款車應該在長期來看,都是會好賣的。”
“現在的等待期都六個月了,以后應該也不會差。”
王鳳英繼續開口說道。
這一下子最低價降兩萬,普通的合資公司可真不敢這樣玩兒。
要知道,就算是資質很一般的卡羅拉這款車,他們現在都是加價六千塊錢左右銷售的。
你讓他們不加價,還繼續降價兩萬。
原有的價值體系直接崩盤不說,反應到二手車市場那肯定是保值率直接降低。
鳳天和本天可是傳言著一車傳三代,人走車還在的。
把二手車市場搞崩盤了,這種信仰車那還賣給誰?
包括大中,日鏟,本天等汽車公司,都基本上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不等著他們總部的人來,磋商幾輪,拿不出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