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高懷鈞都做好了賣不好,產品銷量下跌的準備。
畢竟市場就那么大,產品內部博弈導致銷量下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盡管高瓴漢的銷量普普通通,但是一款車的銷量,也是排在了軒逸之后,達到了華國b級別車細分領域銷量排行榜的第五名。
這也是高瓴又一款進入到前五名的產品。
而且還是高瓴內部都不怎么看好的高瓴漢!
而不逞多讓地,全年度高瓴漢一款車型的銷量,也是達到了驚人的218億元。
而高瓴秦,作為高瓴低端suv,也就是中小型suv的代表,這款產品在新改款之后進一步市場下沉,分出來了一款更小的suv高瓴元,同時配置也是進行了相應的減配,而售價也是直接下沉到了20萬以內。
而原有的高瓴秦,則是定位在18-22萬這個區間,價格相比較以前來,也是更為便宜一點。
而更貴的高瓴唐,由于高瓴其他汽車產品的放量,成本相應降低,并且現在很多本土的競爭對手也跟了上來,因此價格也變得便宜了一些,價位落到了更有競爭優勢的35-42萬這個價格區間。
這樣高瓴在suv這個梯隊上,高中低三個核心價格段,都有了相應的產品進行輸出。
而這款迭代了的高瓴秦,在2015年里,相比較2014年,更近了一步。
在2015年整年之中,相比較2014年的16臺,增加至18萬臺!
一款小改款的suv差不多要搞到20萬臺的量,這也是這款車c端定位的真正成功。
這款車,月均銷量,已經突破了1.7萬臺!
而高瓴秦的年銷售額,也是來到了382個億!
而定位更小,尺寸更小的高瓴元,則賣得非常不錯,在15年6月份上市之后,賣了有7萬臺的量,銷售額達到了105個億。
這對于高瓴車輛來說,絕對可以說是質的突破。
因為這是在高懷鈞幾乎沒有任何參與的情況下,制定一款車的整體結構和性能,造出來之后,也比較的接近后世的比亞帝元。
這也是讓高懷鈞大呼可以。
而高瓴秦這一銷售量,也是在華國2015年suv細分領域的排行榜中,排在了途觀前面,擠入了第三名的位置!
這也是高瓴老品牌,第一次登上分類銷售排行榜前三名的寶座。
若是高中低三款車型一起上市,那么這個排名還會更高一些。
而高瓴明在2015年,沒有進行該款,年銷售額相比較2014年的2000臺,則是進一步下滑到了1500臺。
年銷售額,僅為14個億。
這也是正常水平,本來購買跑車的客群就少,而高瓴也沒有針對這款車型大規模的升級和迭代。
本身產品就處于研發費用還沒有覆蓋完成的情況,高瓴車輛也曾經打過申請,希望能夠升級一下這款產品,不過高懷鈞不置可否,畢竟不賺錢的項目,就讓他緩慢小迭代,細水長流好了。
就讓這款產品慢慢賣,積少成多,在幾年甚至是十年之后品牌力上去之后會有部分的鐵粉的。
而2015年最重頭的產品,是高瓴宋plus!
高瓴宋plus也是沒有辜負期望,在首月就銷售了超過9.5萬臺的高瓴宋,直接是震驚了整個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