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板。。。這野心,也太大了!
歐美國家的科技六姊妹(meta、平果、亞馬遜、谷歌、微軟、特拉斯)基本是把控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科技進步方向,而且他們擁有著這個時代最強的融資渠道和人才通路。
高瓴雖然現在實力也非常強,在汽車和科技管線,都具有非常強的實力。
在輔助賽道上,芯片,電池,人工智能,都是一等一的存在。
但是。。。
伱要正面硬撼西方的這些科技大公司。
真的是雙手難敵四拳啊!
看到馮曉辰一臉繃不住的表情,高懷鈞笑道,“教員曾經說過: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
“教員在那種環境之中都不怕,那我怕什么呢?”
“現在到這個份上了,西方社會還會放過我們高瓴嗎?”
“哼!”
隨著高懷鈞的一句冷哼,馮曉辰有些不敢置信,“這個不至于吧,這是一個全球化浪潮席卷的時代。”
高懷鈞笑了笑,并沒有說話。
大多數的華國人其實并沒有充分理解美麗國人為代表的西方世界,嘴里的“全球化”的意思。
華國人以為的全球化是一種經濟上的分工(或者叫產業上的分工),基于使經濟運轉效率最大化的原則。
都是認為這種分工應該是可以調整的,可以優化的。
而美麗國人語境中的全球化是一個世界性的種姓天梯體系,是生態位上的分工!
在這一分工中經濟利益并不占主導。
而且,由于種姓制度的本質,這一分工必然是固化的。
最終目標是各個族群在“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達利特”這一種姓序列上“各守本位”。
所以,天然就適應種姓制度的阿三們,成為了天然的合作伙伴。
甚至,一些大公司為了節約成本,以及擴大自身的影響力,還會聘請這些阿三們,作為ceo,管理自己的大公司!
在美麗國人設想的這種“全球化”中,西方的國家則居于永遠不變的高高在上的位置。
而各個非西方原教旨之外的國家需要承擔的義務遠遠不是“勞動力提供者”“生產者”“服務者”這么簡單。
西方經濟學的內容,其實是騙人的!
西方世界的人需要的是其他文明的國家能同時提供“落后凝視”“文化獵奇”“種族上歧視”“雌性toys”這些方面的情緒價值。
換句話說,西方世界的主導者們設想中的“完美全球化”中的華國,不僅僅要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它還必須遍地血汗工廠以能讓白左發泄自己的廉價同情心。
簡言之,美麗國電影里涉及華國元素的那些刻板印象,什么滿大人,瞇瞇眼之類的,就是西方發達國家人心目中的“完美全球化華國”。
問題是,現實中的華國越全球化,就越是朝著遠離西方發達國家主導者給華國做的那些“設定”的方向走。
倒反天罡了這是!
所以,迎接高瓴的未來命運,會是什么?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