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發明了迪鏈這種支付承兌玩意兒。
這種支付一般都在300天,然后兌的時侯還要交5%-10%的手續費,這就是這些巨頭在做的事。
人不奸詐到一定程度,發明不了這個會讓整個供應鏈吃不了飯的操作。
高懷鈞不希望自己的供應商變成這種鬼樣子。
可以說,華國大部分供應商的利潤是非常非常低的。
你不往死里卷,你根本就干不過更能卷的同行。
很多沒有護城河的零部件公司,卷到最后都是在冒著破產的風險,分一口湯喝,根本沒有肉。
這種公司你怎么讓他好好對待員工,哪有什么加薪,福利。
老板恨不得從員工身上多壓榨一點利潤出來呢。
更不要說騰籠換鳥,進行產品升級和換代了。
能活著就算是不錯的了!
以高瓴現在這樣的體量,在行業內的地位起碼是看齊富士康的。
在現在行業里,動不動就是90天賬期+180天承兌,甚至180天賬期+180天承兌。
高瓴能做到60天賬期直接現金付款,這是多少供應商老板眼里的行業之光。
更何況,高瓴要的量還特別的大。
單單高瓴海豚一年就有接近百萬的訂單。
而且還有高瓴宋,高瓴漢,高瓴元等產品,幾乎都沒有產量低的。
所以幾乎所有的供應商,在市面上只要是有點實力的,無一例外,沒有不想中高瓴的標,希望能夠拿到哪怕一個油門板這種最小標的項目的。
完全可以說是擠破頭!
一次投標上百家同時進來,都是少了的。
大幾百家,全世界不同地區的供應商,都是紛至沓來,希望分一杯羹。
到最后高瓴實在是沒辦法,對自己的供應商進行分級制,對于核心的,有過合作的進行保護性投標,才算是穩定下來。
要不然不知道這群海量供應商,能夠殺價到什么程度,搞出什么劣質產品來應付高瓴。
畢竟,高瓴的供應鏈體系,在華國,甚至可以說是一片凈土,救世主級別的存在了!
沒辦法,高懷鈞這個人雖然有時候很冷酷,但是很多時候卻是心很軟。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替別人撐把傘。
就算是高瓴公司被自裁,資金鏈開始變得緊張的時候,亦是如此。
而另外一款亮點產品高瓴星耀,如同高瓴nova一樣定位的時尚級a級別車。
在2017年銷量突破了23萬臺,小試牛刀之后,在2018年,更是直接突破了27萬臺!
而銷售額,也是一舉達到了297億元。
雖然這款產品的爆發力,沒有高懷鈞想象的那么強,但是相比較同等級的卡羅拉,軒逸等產品來說,依然是穩贏的。
穩穩吸引一波女性向的車主,是這款車的核心定位。
而高瓴高端車高瓴唐,一款30-40萬級別的高端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