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高懷鈞希望能夠在這些地方設置定制化的改造計劃。
而在這三個地方的本土化汽車廠,也是陸陸續續的完工,準備大干一場,自然需要更貼切當地需求的研發分中心。
以前資金捉襟見肘,這些并不是急用的地方,自然被往后拖了,現在有了上市的這筆錢,自然這個要求就被擺在了桌面上。
而另外一個高瓴航天,現在也是有了眉目。
“想不到才僅僅過了半個月的時間,我們就找到了那么多的人才!”高懷鈞笑著看著眼前的一堆簡歷,表情非常滿意。
“是的,我們只要拋出橄欖枝,非常多的人才都是主動聯系我們的。”一旁的高瓴集團人力資源總裁唐冬梅笑著回答道。
為了盡快上手航天工業,和spacex一樣的路徑,這次由唐冬梅親自的核心團隊成員對來自華國航天科技集團、華國航天科工集團等國家航天集團的資深專家和技術骨干,他們在運載火箭研制、發射場測試發射、衛星導航、飛行試驗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這種人才結構使得天兵科技能夠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進行航天技術的研發和創新。
而最關鍵的航天發動機團隊,挖的人主要來自航天一院和六院。
挖的速度如此快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錢真的給夠!
主任設計師級別,也就是骨干級的研發人員,直接定級到p8!
一年直接給出60-80萬的薪資!
這個架勢,華國航天科技集團和華國航天科工集團的研發人員哪里見過?
只能是乖乖投降了。
“不能全部都是華國航天科技集團和華國航天科工集團的人,不然很容易形成小圈子文化。”
“對外直接招聘更多的飛行和飛控的碩士和博士!”
“我們公司不缺錢,缺的只有人才,多招一些,就當培養基層員工了。”
“另外,從高瓴科技和高瓴車輛都抽出研發人員過去,一起混編。”
“不然一旦這個bu形成那種國企氛圍,要糾正過來就難了!”
高懷鈞想了想說道。
唐冬梅連忙點了點頭。
華國航天科技集團和華國航天科工集團的人雖然牛逼,但是和高瓴高強度的工作氛圍下,自然不容易適應。
所以高懷鈞要加加壓,對這個團隊進行混編打造。
而且,按照高懷鈞的打算。
來自華國航天科技集團和華國航天科工集團的骨干,不能超過整個團隊的10%!
不然非常容易形成小團體氛圍。
這群人可不是高瓴智創那群人,本身又是文化人,自然是孤傲得很。
不然后期連他都不好掌控。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