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由武當鼻祖張三豐真人開創,經數百年開枝散葉分化出許多支脈。
于振海拜白眉道人為師,除了內外功精進之外,還學到了武當嫡傳的“太極拳”功夫。
后來他又憑借著亡父于萬亭與趙半山的交情,向其求教了溫州太極門的拳法精要。
兼修了這兩脈同源而異流的“太極拳”后,他依照白眉道人這位武學大宗師的指點,結合自身性情稟賦,摒棄其中的陰柔之法而單取最剛猛的“捶法”路數,整合成四十八式極其霸道兇猛的拳法。
此刻他借著試探切磋之名,在一式“彎弓射虎”之后,“肘底捶”“進步搬攔捶”“護心捶”“連珠炮”“金剛搗錐”拳打連環之勢,暴烈如雷轟霆擊,急驟如暴風驟雨,每一拳都似要將面前的胡壚捶成肉泥。
對方的所謂試探只是借口,胡壚卻是當真有心試探此人深淺。
因此初時并不著急還招搶攻,只是將“酒仙踏月,醉步迷蹤”的身法步法施展開來。
身形隨著踉蹌的腳步東一顛、西一歪,在這個院落的有限空間內從容移形換位。
任憑對方拳法如何厲害,也始終沾不到他半片衣角。
片刻之間,兩人一攻一閃交手五十余合。
胡壚也已大致摸清了于振海的底細并在心里由衷贊嘆一聲“厲害”
他贊嘆的卻非于振海,而是一手造就了于振海的白眉道人。
通過觀察,胡壚可以確定于振海此人或有些心機手段,但在武學上的根骨和悟性確實只算尋常。
偏偏白眉道人不僅能為其筑就這一身深厚堅實的內外功修為,更量體裁衣指點他練成這一路最適合他的拳法,使他擁有了只差一線便可登臨當世絕頂之列的強橫實力。
不過人力終是有時而窮,白眉道人再是手段通天,也無法突破于振海本人天賦桎梏,以至于他必然永遠也無法越過那瀕臨絕頂的一線之隔。
單以他此刻施展的拳法而論,如此一味追求剛猛霸道,在面對實力不及自己的對手時固然勢如泰山壓卵,在面對胡壚這等真正晉升絕頂境界、參透武道生克變化之妙的對手時,又太容易被采取針對性的手段克制。
胡壚從來都不是會吃悶虧的性格,方才被于振海暗算一次,即使自身安然無恙,也不妨礙他在心中的一個小本本上狠狠記上一筆。
因為目前與“紅花會”關系微妙,而此人在日后還能派上些用場,胡壚倒也沒有取其性命的意圖,但給他吃些苦頭小懲大誡則是應有之義。
拿定主意后,他便不再一味閃避,依循“醉夢紅塵,歸藏八法”中的一個“柔”字訣竅,雙掌施展出囊括太極拳、綿掌、纏絲手等陰柔功夫精粹卻又能推陳出新、自出機杼的招式,輕柔似春蠶吐絲,綿密如織女織纴,纏纏綿綿、層層密密地將于振海的拳勢包裹起來。
于振海越打越是心驚,初時對方只是憑身法閃避,便令他百般狂攻盡都無效。
如今胡壚稍加回擊,他便感覺自己如深陷泥沼深潭之中,拳腳之上明明有千鈞之力,使出來后卻變得綿軟遲鈍。
類似的情形,也只有與師父白眉道人、義兄陳家洛試招時出現過兩次。
難道這不過二十來歲的小牛鼻子,在武道修為上竟足以與那二人比肩
這個念頭萌生后,他的戰意膽氣立時衰頹,好在確信對方應該要顧忌自己身后的“紅花會”,于是生出趁早主動認輸,說幾句場面話便即抽身的想法。
但他念頭才動,胡壚便由其拳勢變化中有所感應,雙掌招式隨之變換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