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二年,朝廷裁撤寧波貿易港,廣州遂成中國對外貿易之唯一口岸,并設置廣州十三行,以十三家商會組成的貿易機構,統一接洽與海外諸國的貿易事務。
十三行從內地采購大批茶葉、蔬菜、陶瓷、絲綢、銀器等貨物,經荷蘭商人轉轉賣于歐洲,獲利之豐,幾可敵國。
眼看著十三行壟斷了海外貿易,年復一年地將金山銀海搬回家中,其他只能分些湯湯水水或是干脆看得到摸不著的商家自然一千一萬個不甘不愿。
雖然那一句“資本家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就會鋌而走險有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敢冒上絞刑架的危險”的著名論斷尚未問世,這些商家卻早已自動自覺地身體力行。
各種走私貿易因之大行其道,而且是屢禁不止愈演愈烈。
隨著明里暗里的商貿事業急劇膨脹,廣州一城繁華無比。
當時有前來貿易的日本國商人做如下筆錄“外洋面商船林立,街道人聲鼎沸,西式建筑林立,往來商人絡繹不絕。觀吾國之長崎,貿易不及十三行之一半,真羨煞人也。”
在廣州最繁華一條街道上,一處黃金地段有一家名為“德泰莊”的布店,是本府有名富商方德開設,經營來自各地的綢緞布帛,鋪面寬敞,貨品齊全。
方世玉來到店鋪門前向內張望,看到母親苗翠花戴了一副圓片墨鏡,斜倚柜臺坐在一張高凳上,以左臂為支撐,左手輕托香腮,拗了一個頗為凹凸有致的造型一動不動,引得幾個顧客都無心聽伙計推銷貨物,眼神時不時地向她亂飛。
“媽,爹不在店里嗎”
隨著這一聲中氣十足的大喝,苗翠花身子一歪,支撐在柜臺上的手臂一滑,一頭栽倒在柜臺上,額頭撞得臺板發出“咚”的一聲大響。
苗翠花一手揉著額頭,一手摘下墨鏡,用一雙沒有焦距的惺忪睡眼向門口張望,喃喃地道“打雷了嗎那要趕快將擺在外面的布收了”
原來方才她竟是拗著造型睡著了。
方世玉哈哈大笑,幾步竄到柜臺前,將臉湊到母親面前道“媽你好厲害,這樣居然也能睡著”
“原來是你這個臭小子搗鬼”苗翠花這時也徹底醒了,隨手便在兒子頭頂鑿個爆栗,喝問道,“你膽子不小,德哥要你在家中安分讀書,你竟敢偷偷溜了出來”
“若是偷溜,我還敢來這里嗎”方世玉得意洋洋,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舉在母親面前,“方才有人到家里送來這封信,說明必須要拿給爹親啟。我只怕是生意上的事情,所以親自送了過來爹他不在店里嗎”
“他早些時候去和人談生意,老娘跟一個來買布的洋婆子學了個好看的姿勢,便擺好了準備給他看,結果等到睡著了也見他沒回來。”
苗翠花沒好氣地說著,同時一把搶過書信拆看。
方世玉忙道“媽,這信是寫給爹的,送信人還再三說了定要他親啟的。”
苗翠花毫不在意“左右不過是些生意上的事,老娘先看了也免得耽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