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南方及西南部分區域之山民多有巢穴而居者,每一處洞穴便為一部氏族。
到后來隨著南方的逐漸開發,許多蠻荒之地盡成繁華都市,便是郊野山林之人也大多搬出洞穴結成村寨,但各處村寨仍習慣以adquo峒ardquo命名。
睦州治下青溪縣境內山脈連綿,群山最深處有一洞名為adquo幫源洞ardquo,據說至今仍有部分山民沿襲古風在洞中居住。
只因其遠離人煙,山路險遠,又有流言說山中有山魈啖人,連官府稅吏也走不到彼處,終究無從查證真偽。
由此洞向外,大大小小足分布著十二座依山巒而建的村寨,無巧不巧地都扼守在通向山中的咽喉要沖之處。
胡壚大袖迎風飄然而至,站在第一座村寨外面,仰頭看一看建在兩座山峰相夾的隘口處、就地取材以山石砌成的高大寨墻,含笑開口道adquo貧道胡壚,前來拜山ardquo
話聲平和,如拂面春風輕輕拂過整座村寨,清晰傳入寨中每一個人的耳中。
正在村寨中操持各種事務的村民聞聲紛紛變色,隨后紛紛拋下手里的活計,除了幼童忙而不亂地就近鉆入一幢幢同樣是以山石砌造的房屋之內,余者無論男女老壯,皆火速奔赴寨墻和村內各處險要所在,取出暗藏在各處的刀槍弓箭,各守其位各司其職。enxuei
前后不過片刻之間,一座村寨就變成了一座戒備森嚴的軍事堡壘。
在村寨正中的一座大屋之內,相對而坐的兩個男子在聞聲之際同時跳了起來,面上都滿是驚駭之色,其中一人喝道adquo百花妹子的千里隼才歸來不到半個時辰,那胡壚道人怎地這般快法ardquo
出言之人是個三旬開外的中年漢子,穿著一件褐色粗布短衣,胼手胝足,滿面風霜之色,看上去便似一個隨處可見的農夫。
另一人沉聲道adquo不管如何,此人既敢孤身前來,可見得來者不善。教主吩咐你我二人再次等候迎客,便該即刻出去見一見他,不可失了我明教的氣勢和禮儀。ardquo
這一個卻是身軀胖大的和尚,披一件洗得發白的直裰,半敞前襟,袒胸露腹,卻不似一個老實誦經禮佛的出家之人。
兩人交流意見之后,當即一起往村寨外行去,臨出門前卻各自提了兵器。
那漢子是一口古樸無華的木鞘長刀,和尚則是一柄看上極沉重水磨鑌鐵禪杖。
他們命人打開緊閉的寨門,并肩而行來到負手而立的胡壚面前,各自施禮道
adquo在下石寶,見過道長。ardquo
adquo南無阿彌陀佛,貧僧元覺,見過道長。ardquo
胡壚稽首為禮,笑道adquo福生無量天尊,原來是明教兩位光明使者asquo南離神將arsquo與asquo寶光如來arsquo當面,有勞二位迎迓,貧道何幸之至ardquo
因為要營造一種先聲奪人的效果,他此次幾乎是追著方百花用來傳遞訊息的異種靈禽adquo千里隼ardquo而來,憑借的則是三卷天書中所載的道法。
因元神未成,那些騰云駕霧的神通雖也能用,卻只能拿來做個樣子,距離傳說中adquo朝游北海暮蒼梧ardquo的境界還差著十萬八千里。除此之外,倒是有一門adquo甲馬神行ardquo之術已練出幾分火候,日行千里不在話下。
聽到對方一口道破兩人的身份,石寶和鄧元覺都暗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