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道”教主胡壚道人親臨黃龍府,已將金國國師普風斬于刀下
這消息由京東東路傳出,隨即便如一陣迅捷狂風,短短數日之內傳遍大江南北。
雖然金國方面極力辟謠,辯稱這只是胡壚道人為自己臉上貼金的自吹自擂。
然而胡壚馭火龍飛至黃龍府上空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盡管此后發生的事情再無人見到,但是等到胡壚飄然而去后,普風便再也不曾現身,總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多方參照之下,還是“太上道”一方的消息更加可信一些。
至此,胡壚天下第一人的名位再也無可撼動,坐踞山東俯瞰世間蕓蕓眾生,舉凡習武修道之士莫不恭服。
此事塵埃尚未落定,“太上道”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了京東東路,宣稱要靖掃胡塵狼煙,恢復漢家山河。
這十萬猛將精兵挾胡壚斬殺普風、威凌天下的大勢而來,北地百姓又是苦金人已久,兵鋒所至,勢如破竹。
早不復起家時悍勇的金兵在“太上道”雄兵面前節節敗退,到后來因為人心惶惶士氣低落,連治下的百姓都鎮壓不住,不等“太上道”大軍到來,便紛紛給起義的百姓打殺驅逐。
眼見得形勢愈來愈窘迫,金國上層緊急計議之后,居然給他們想到了聯合江南的宋室合擊“太上道”的主意,而且趙構也當真被金國使者說動,準備從京東西路出兵,偷襲應該是兵力空虛的京東東路,一舉拔除“太上道”根基。
但宋室這邊剛剛開始調兵遣將,尚未來得及有所行動,便突然遭了背刺之痛。
潛隱多年銷聲匿跡的明教驟然發難,在江南之地掀起遍地烽煙,打出的旗號卻是“奉明尊,朝太上”,儼然以“太上道”分支自居。
明教隱忍得太久,如今一朝發難,其勢正如火山噴薄不可遏制,轉眼間便將宋室占據的半壁江山攪個天翻地覆。
在這要命的關頭,自失去“斬仙飛刀”后整個人便日漸衰老孱弱的趙構又忽地一病不起。
偏偏這些年來他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卻依仗身懷“斬仙飛刀”而暴力壓制了一切不同聲音,獨攬朝政大權,以至于如今病倒不能理事,朝中一時竟找不出一個能主持全局之人。
等到胡壚親自南下,率明教大軍來到臨安城外時,趙構親自提拔重用的滿朝文武既能與金國茍合,向胡壚屈膝自然也沒有多少心理障礙,前后都沒太猶豫太久便奉了昏迷不醒的趙構出城投降。
江南平定之后,金國也早被“太上道”大軍逼得無法在中原立足,以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為首的一眾高層權貴帶殘兵倉皇北逃,卻又發現長城以外竟也無立足之地。
原來胡壚在登州這些年,已悄然親率一支水師渡海至高麗,將一直以來都在宋、遼、金三國間反復橫跳的高麗收服,并借著貿易之名,不斷將練出的精兵由海路運送至高麗境內。
等到中原這邊發動時,被胡壚派去高麗的岳飛率領早已暗中布置在金國邊境的“太上道”精兵,一舉突入金國發源之地,抄了金國本就貧瘠的老巢后,又揮師西進攻入原屬遼國的疆域。
展露名將之資的岳飛幾乎重演了金國滅遼之戰的場景,一路橫掃了金國留守的所有兵力。
等到他蕩平長城以北的所有反抗力量,再度揮師南下準備與中原的“太上道”主力會師,恰好在長城附近截住倉皇出逃的金國殘部。
雖然金國高層中不乏高手,但岳飛這邊兵強馬壯,又有師父周侗、師兄盧俊義幫忙壓陣,幾乎沒費多少力氣便將之一網成擒。
天下至此一統,而且是一個囊括了原本宋朝版圖再加遼國、金國乃至高麗在內的龐然大物。
周邊的西夏、吐蕃、大理等國家,都在這龐大至恐怖的怪物面前瑟瑟發抖,其中原本便向宋室稱臣甘為屬國的大理已盤算著是否要趁早主動投誠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