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息怒。”
群臣齊聲高呼。
李端冷聲一笑,繼續說道:“最讓朕感到憤怒的一件事,刺殺現場居然出現大量軍中制式弓弩。這些用民脂民膏換來的兵器,被人拿來刺殺拼死作戰保境安民的軍中良將,這是一件何其諷刺的事情。朕近日只要想到此節,臉上便會火辣辣地疼痛,仿若被那賊子狠狠扇了一記耳光。”
郭從義和王晏心中一緊。
他們二人沒有參與到這場針對陸沉的刺殺,心中無愧自能坦然,但是那些弓弩就像懸在他們腦袋上的利劍,隨時都有可能砍下來,因此他們和京軍那些驕橫霸蠻的將領近來十分低調。
李端掃過這幾位軍方巨擘,隨即看向薛南亭說道:“右相,朕讓你主持調查這些弓弩的由來,如今可有發現?”
薛南亭出班奏道:“啟稟陛下,臣奉旨詳查京軍制式弓弩外泄之案,如今已將北衙和三座京營各軍的武備出入排查過半,發現各軍都存在大量軍械遺失的狀況,因而無法確定那些制式弓弩究竟屬于何部,且無人承認和此案有關。臣懇請陛下再給一些時間,臣會將京軍各部的具體問題梳理清楚,然后成文呈遞御前。”
郭從義和王晏可謂是滿心苦惱,偏偏此刻他們半個字都說不出口。
李端稍作沉吟,頷首道:“準奏。右相務必牢記,無論查多長時間,無論涉及到什么人,朕都要一個確切的答案,決不允許幕后主使逍遙法外!”
薛南亭應道:“臣遵旨。”
李端環視朝臣,忽見一位站在很前面的中年文官出班站定,正是手握官員考核任命大權的吏部尚書寧元福。
殿內的氣氛猛然凝重起來。
寧元福面向天子躬身一禮,隨即高聲道:“陛下,臣有本奏。”
李端面無表情地說道:“講來。”
寧元福神色不急不躁,語調鏗鏘有力:“陛下,臣心里有一事不解。那日山陽侯去豐樂園赴宴,路線理應是隨機選擇,而且此事不為外人知道,刺客緣何能提前設下如此周密的埋伏?他們選擇的地點偏僻且安靜,前后的部署非常周全,可見絕非臨時起意,而是早就知道山陽侯的行蹤,才能布置此等殺局!”
此言一出,殿內肅然一靜。
御階右側,大皇子面色微變,因為他聽出這位吏部尚書話語中暗藏的殺機。
李端雙眼微瞇,緩緩道:“寧尚書究竟想說什么?”
寧元福凜然道:“陛下,那天是陳王殿下私下宴請山陽侯,當時京中幾乎無人知曉,知情者除了陳王殿下便只有王府中人。臣并非懷疑此事和陳王殿下有關,但如今關系到朝局穩定,所有人都盼望找到意欲謀害山陽侯的真兇,坊間更是議論紛紛甚囂塵上。陳王殿下身為天家長子,理應向朝中文武說明實情,也好洗去自身的嫌疑!”
場間登時出現一片騷動。
雖然寧元福口口聲聲否認懷疑大皇子,但是殿內這些人精誰聽不出來,他分明是想指控大皇子才是慶豐街刺殺案的幕后主使!
當此時,李道彥轉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寧元福。
老者面無異色,誰也看不出他的真實想法。
他收回目光望著身前的地面,就像過往數年那般,沉默而又孤寂地站著。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