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這場大朝會從一開始就顯得極其莊重。
經由禮部官員夙夜興寐、翻遍尊謚相關各種典籍,兩位宰相全程參與,再由新君親自擬定,先帝的廟號和謚號終于得以確定,并在今日朝會上昭告天下。
大齊高宗明皇帝。
這短短七個字便是李宗本和滿朝公卿對李端勤勉一生的贊譽之詞,也是對這位南渡之君的蓋棺定論。
群臣思及先帝,不免黯然神傷。
那些清貴文臣們接二連三地出列,闡述這短短七個字蘊含的深意,以此來表達對先帝的崇敬與追思之情。
高宗乃是先帝的廟號,其含義不必贅述,“太高中世”從古至今便是尊號的典范。
明皇帝則是先帝的謚號,這對于帝王來說是極具褒揚之情的美謚。
武勛班列之中,陸沉安靜地聽著那些文臣侃侃而談。
他雖然沒有多少學問,這段時間倒也查過不少典籍,請教過薛南亭等人,對先帝謚號的含義并不陌生。
思慮果遠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賢致遠曰明。
獨見先識曰明;能揚仄陋曰明;察色見情曰明。
內治和理曰明;誠身自知曰明;守靜知常曰明。
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
大體而言,“明”之一字或許不能完全概況李端一生的功績,但是基本能證明他對大齊有再造之功。
站在有些喧鬧的大殿里,陸沉心里略微覺得諷刺。
眼下這些因為先帝離去而悲痛感傷的官員們,如果他們在過往的十余年里不與先帝作對,他又怎會積勞成疾天不假年?
無論他們此刻是真心悲傷還是假意作態,李端的逝世至少要有一大半歸結于朝中這些大臣。
隨著糾儀御史出面,殿內漸漸安靜下來。
龍椅之上,李宗本一直在默默觀察著群臣。
他在自己的父親身上學到的最大優點,便是以靜制動的耐心,而想要達成這一點,首先便要學會如何觀察和分析
將下方近前那些高官重臣的反應盡收眼底,李宗本轉頭朝肅立一側的內監頷首示意。
內監名叫苑玉吉,乃是李宗本潛邸時期的舊人,先前一直打理著相王府的內務,極得李宗本信任。
李宗本入主皇宮之后,苑玉吉順理成章被任命為內侍省少監,取代了先帝最器重的呂師周。
這也是人之常情,并未引起絲毫風浪。
苑玉吉有些緊張地上前數步,面對無數道投向自己的視線,他用微微顫抖的雙手打開圣旨,有些尖銳的嗓音在殿內響起。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旌獎賢能乃朝廷之著典,顯揚親德亦人子之至情,今有懷安郡公厲天潤,寬博謹慎,敦厚行義,通國達體,定國安邦,先帝以為賢。”
群臣肅然,紛紛望向站在武勛班首的厲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