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愿意就此事問詢陸沉的意見,已經是給了這位新晉國公極大的體面,從殿內官員艷羨的表情就能知道。
望著陸沉臉上極其平靜的神情,李宗本一時間也猜不透這位年輕武勛的心思,無法斷定對方是真的不在意誰接任定州刺史,還是已經將養氣功夫修煉到極致。
不過回想起那天在御花園的爭執,李宗本傾向于是前者,于是在陸沉返回自己的位置后,對文武百官說道:“丁會赴任定州刺史,兵部尚書便出現空缺,眾位卿家不妨就此建言獻策,以免干礙兵部的正常運轉。”
雖然這番話是對著百官而言,但真正有發言權的只有前面的二三十余位重臣。
見一時沒人回應,李宗本便看向丁會,溫言道:“丁卿家任兵部尚書已有八年,對部衙內務非常熟悉,可有合適的人選舉薦?”
這也是朝堂上很尋常的流程。
一般只要不是被罷官免職,各部衙主官正常遷轉的話,原主官在繼任者的人選上都有一定的建言權。
丁會在這一刻忽地有些緊張。
他很清楚天子想要聽到的答案,但是此刻在群臣的注視下,不由得躊躇起來。
片刻過后,他恭敬地說道:“陛下,臣確實有一個較為合適的人選,只不過可能不太符合朝廷規制。”
“是嗎?”
李宗本神態平和,微笑道:“卿但說無妨,今日乃大朝會,朕與列位卿家一同參詳。”
丁會輕咳一聲,斟酌道:“兵部職事繁重,部堂主官需要對軍事有著非常全面的了解,同時要能和中書、軍事院、京軍三大營、邊軍都督府建立及時有效的溝通渠道。如今景國內亂勢微,我朝收復故土已是必然,兵部自然需要有能之士掌舵。故此,臣斗膽向陛下舉薦一人,勇毅子韓忠杰!”
殿內肅然一靜。
雖說韓忠杰去年在江北大敗于景軍之手,因此被降爵罷官,但是沒人能否定他在庶務上的能力,畢竟如今的大齊京軍基本是韓靈符一手創建,而韓忠杰在其中付出了很多心血。
論帶兵打仗他可能確實不行,若只是單單一個兵部,韓忠杰足以勝任。
然而這不是能力優劣的問題。
陸沉終于抬眼看向那邊,不過還沒等他開口,前面便有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
“啟奏陛下,臣反對丁尚書的提議!”
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出言者,現任軍事院首席軍務大臣、榮國公蕭望之是也。
李宗本臉上的神情稍稍凝滯,隨即盡力平靜地說道:“國公不妨說一說為何反對。”
蕭望之站在陸沉前面,從這場朝會開始到現在,他都沒有回頭看過陸沉,但是此刻就像擋在陸沉身前的一座高山。
他抬頭望著龍椅上的天子,不容置疑地說道:“韓忠杰身為敗軍之將,被罷官不足一年,而且以前從未有過相關履歷,豈能一朝驟然躍升六部部堂之高位?臣為武勛,本不該置喙此事,然而朝廷用人自有一套詳盡的章程,豈能胡亂為之?今日韓忠杰能以武勛之身入兵部,明日是不是丁尚書能接替陸沉執掌定州都督府?”
這位自入京以來屢遭排擠的中年男人深吸一口氣,正色道:“臣請陛下三思!”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