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完全出乎了競爭對手的預料。畢竟,按照當時的公司體量來說,如此快速的擴張,并不是福慶集團資金實力所能撐得起來的。
措手不及之下,福慶集團的業務大幅發展,短期內,競爭對手一敗涂地。
但競爭對手并不著急。因為他們清楚,福慶集團撐不了太久的。等到他們資金鏈斷裂,就是己方收復失地的時候。
而,不管從哪方面來看,福慶集團資金鏈斷裂都是大概率事件。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福慶集團就面臨了嚴重的資金危機。為此,吳慶福決意出售某一處商業地產。
能否盡快出售這處商業地產,回籠現金,以及能回籠多少現金,極大程度上關系到福慶集團的生死。
通常來說,在這種情況之下,所售資產都會遭遇較為嚴重的壓價。在談判之中,福慶集團一方也會面臨極大的被動。
畢竟,急需資金的是己方,而不是對方。對方完全可以好整以暇的坐在那里,隨隨便便拖延幾天時間,己方便不得不做出更大的讓步。
當時,外界對此的判斷也是,就算這筆交易能順利完成,福慶集團所回籠的資金,也不足以支撐前期快速擴張業務的投入。
當時,許多人已經做好了分食福慶集團尸體的準備。眾多合作方也在或者觀望,或者解除合作。
不管從哪方面看,這都是一次典型的擴張太快,最終導致集團倒下的愚蠢錯誤。
但奇怪的卻是,在出售這處商業地產的談判之中,吳慶福卻拿出了極為強硬的態度,不僅沒有絲毫降價,反而報了一個比正常價格還要高的價格,且毫不讓步。
如果能按這個價格將其出售的話,那么,福慶集團立刻就會起死回生。
但就算用屁股想,這個價格也是不可能得到對方同意的。
你現在資金鏈即將斷裂,急需資金,著急的是你,而不是我,我為什么要用這么高的價格收購你的資產?
外界同樣普遍不看好。許多人認為,福慶集團因為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已成定局。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經過數次談判,對手卻按照吳慶福開出的價格,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收購了那處商業地產。福慶集團由此起死回生,業務也獲得了大幅發展,集團規模更上一層樓,也讓外界大跌眼鏡。
又比如另一起收購桉。
這起收購桉同樣十分關鍵,同樣在某種程度上關系到福慶集團的生死。
那是一家在福慶集團供應鏈上占據重要位置的公司,因為某些變故,其掌控者打算將其出售。
因為業務較為特殊的緣故,如果該公司被競爭對手收購,那么,至少在數年之內,福慶集團都無法重建自己的供應鏈,業務將受到極大限制,最終在競爭之中一敗涂地。同時,如果該公司被福慶集團收購,競爭對手的公司也將面臨此類限制。
該公司的掌控者以為奇貨可居,坐等福慶集團和競爭對手抬價即可。但令人詫異的卻是,吳慶福卻只報了一個較為尋常的價格,且態度強硬的拒絕提價,似乎吃準了該公司掌控者一定會將公司出售給自己。
按照常理來說,福慶集團的競爭對手不可能不把握住這次機會。但奇怪的卻是,競爭對手卻莫名其妙的退出了收購。由此,這家在福慶集團供應鏈上占據重要位置的公司,便不得不落入到了吳慶福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