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桉例還有幾個,每一次,吳慶福都出人預料的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福慶集團由此迎來了巨大的發展。
就連吳慶福的最后一次決策,也充滿了這種出人預料的風格。
那時候,他似乎同樣篤定自己旗下的某一項業務線可以售出較高的價格,以此來回籠資金,撐起快速發展的業務,讓公司規模更上一層樓。
他的一切安排,似乎都在圍繞著這個核心布置。
但這一次,他失敗了。
談判對手拒絕了他所報出的高價,拒絕了這次交易。
猝不及防之下,資金鏈斷裂,龐大的集團公司一夕倒下。他本人也破了產,從富翁淪為負翁,更是在之后不久暴病而亡。
吳慶福的傳奇故事就此結束。
但,這些事件是否能算作是“古怪”之處,卻值得商榷。
這些事件在外界看起來充滿了傳奇色彩,但在行動處那強大的調查能力之下,真相卻平平無奇。
第一起高價出售商業地產的桉子,資料顯示,是吳慶福看準了談判對手那隱藏至深的戰略意圖,看準了他們急需在相關領域布局,急需收購己方旗下這一處商業地產的心態。
我著急出售這一處商業地產以回籠資金,你們難道就不急需收購以完成戰略布局搶占先機?
既然大家都著急,那就看誰能沉得住氣唄。
結果很顯然是吳慶福沉住了氣,拿到了最多的利益。
第二起收購桉,資料顯示,真正的原因是,吳慶福當時看準了競爭對手已經有意要放棄相關業務,做出戰略轉向。所謂的抬價,其實只是在試圖令己方耗費更多資金,以避免在另一處業務內再次產生競爭而已。
由此,吳慶福再次沉住了氣,堅持了自己的價格,最終以十分合理的價格完成了此次收購。
其余數次堪稱傳奇的商業決策,在行動二隊的調查之下,俱都顯露出了真相。而每一個真相都平平無奇,看不到什么奇怪的地方。
或許,唯一可以算作奇怪的地方是,吳慶福的商業眼光,為什么會這么準?
但同樣具備如此高超商業眼光的人,在人類世界之中并不算少。所謂商業奇才,每一個領域之中都有。
綜合來看,吳慶福只是一名較為優秀的商人而已。
于是,他的最后的一點古怪之處,也褪去了神秘面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