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果選擇以“吳慶福”作為調查方向的話,具體該如何著手?
此刻,陸銘再一次開始審視呂卿良所搜集到的那些有關吳慶福的資料。
在漫長的思考之后,陸銘卻不得不承認,至少從資料上來看,這個吳慶福,確確實實是沒有任何古怪之處的。
這一份資料,已經涵蓋了吳慶福這一生之中的所有重要人生節點。而,如果吳慶福這個人“有古怪”,那么,這些“古怪”不太可能不從這些重要人生節點之中體現出來。
也即,如果從這些重要人生節點之中看不出古怪的話,再去對這個人進行更為詳細的調查,最多也只能補充一些細節而已,沒有什么意義。
而,就算這些細節,也可能或真或假。畢竟吳慶福已經死了,通過走訪他人獲取到的有關吳慶福的資料,極有可能會與事實有偏差,
或許……需要考慮一下這份資料的準確性?
如果這份有關吳慶福重大人生節點的資料,其中有并不準確的地方,那么,最有可能是哪里?
當思考進行到這一步的時候,陸銘忽然間有了靈感。
他想起了一種普遍存在于社會之中的傳說,流言,或者說,異聞。
幾乎每個地方,在街頭巷尾,在街坊鄰居的聊天之中,都流傳有這樣一種事情。還經常有人現身說法,言之鑿鑿的聲稱這種事情千真萬確。
傳聞有一些神通廣大的人,掌握有某些不可思議的法術。這種法術的神奇之處在于,只要拍一拍人的肩膀拍一拍背部摸一摸腦袋拿一張手帕蒙一下人的口鼻念某一句咒語,等等,之后,受害者腦袋便會渾渾噩噩,便會完全聽從施術者的命令,會不由自主的帶領施術者回家,將財物金銀等,乖乖的交給施術者,或者不由自主的把錢轉賬給施術者。
等施術者走后,受害者才會慢慢醒過來。雖然追悔莫及,可是財物等已經損失掉了。
這種異聞流傳甚廣。甚至陸銘小時候就聽一名大媽言之鑿鑿的講,自己就受了害,損失了好幾千塊錢。
當時陸銘還大為震驚,驚嘆且恐懼。但后來長大了,習慣于用科學思維來看待事件,并接觸過一些心理學知識之后,才漸漸醒悟過來。
這種不可思議的法術,大概率是并不存在的。事實大概率只是一些騙子,依靠花言巧語之類,騙了受害者的錢財而已。
那么,受害者為什么會虛構出種種神奇的法術?
原因很簡單。因為唯有這樣,受害者才能掩蓋自己的愚蠢,才能為自己的上當受騙尋找到合理的解釋。
唯有這樣,受害者才能達成心理上的平衡,也即:不是我蠢,不是我容易上當受騙,而是騙子有法術啊,他拍了我一下,我腦袋就迷湖了啊。
有時候,說的次數多了,連受害者自己都會深信不疑。
在此類事件之中,受害者是有動機去掩蓋事實真相的。
那么……
放到吳慶福的人生經歷之中,他那些神奇的商業眼光和決策,真的因為他是一個商業奇才嗎?
成就他“商業奇才”美名墊腳石的那些競爭失敗者,會不會基于同樣的心理,在有意無意的掩蓋真相?
畢竟,在商業競爭之中,敗給一名商業奇才并不丟人。丟人的是,敗給一名平平無奇的商業庸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