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們同樣也在漸漸失去活力,漸漸凋亡。
這便是鎮龍樁陣法在發揮作用,死死限制著樓神,限制著恐菌的最直接證據。
大約半天時間之后,第一份分析報告遞交到了陸銘這里。
這份報告之中,對恐菌的死亡原因做出了很明確的分析。但很遺憾,這并沒有什么用處。
報告之中顯示,這些恐菌的死亡原因其實很簡單,無非是受到其余細菌攻擊、受環境因素影響所導致的內部組織液變化之類。
但關鍵問題在于……
為什么在環境一致的濱海大廈內部,它們就沒有因為相同的原因而死,反而在濱海大廈之外,就因為這些原因死掉了?
環境明明相同,為什么一個死,一個沒死?
還有哪些未察覺到的因素在影響著這些細菌?
眾多專家為此展開了討論與分析,并提出了諸般猜想,然后立刻開始驗證。
當研究方向確定,正式進入到具體研究階段的時候,陸銘便再一次插不上手了。此刻他所能做的,也僅僅是做好協調工作,做好后勤保障,確保這些專家們能不為旁事所累,能專心致志的將所有精力都投注到工作之中而已。
便在這種情況之下,陸銘清晰感覺到,有一種微妙的變化正發生在這些教授們之間。
剛剛確認研究方向,隨后便找到了那條分界線的存在之時,教授們的態度是積極的,樂觀的。他們腳步匆匆,精神高昂。相互之間也似乎有討論不完的話題。一個個猜想,一個個推測,伴隨著這些猜想和推測而來的富有行動力的驗證,都是這些教授們之間的話題。
但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在第三天,第四天的時候,這種討論就變少了許多。他們的態度也不再是積極和樂觀,而是凝重和嚴肅。
或許……討論變少的原因,是較為容易想到的猜想和推測,都已經被提出來了的緣故?
a
對于它們的驗證,很顯然并沒有收到結果。于是,一個個猜想和推測被接連否定,后續更新的猜想和推測便越來越難以被想到。
在第六天時候,陸銘甚至看到教授們全都放棄了工作。他們似乎約好了一般,全都離開了觀測設備和操作臺。他們有的人枯坐在會議室之中冥思苦想,有的人漫無目的的四處游蕩著如同散步,還有人面無表情,一言不發。
陸銘清晰感覺到,對于恐菌的研究再一次遭遇了障礙。
它們明明不該死的,但全都死了。真正導致它們死亡的原因,無法離開濱海大廈蔓延至外界的原因,明明應該很容易就查清楚的,但始終查不清楚。
夜幕漸漸降臨。為了確保安全,濱海大廈之內的所有人,以及大廈一定距離之內的人都被清空,工作暫時停止。
白天各處研究人員人來人往的喧囂景象如同潮水一般退去,這里再度恢復了安寧和死寂。
陸銘坐在監視器前,看著濱海大廈內各處冷清的樓道,傾聽著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傳來的不知道哪兒發出來的咯噔聲,再一次陷入到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