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他已經預感到,可預測的時間可能不會太長。但再短,有足夠數量的最先進的觀測設備在,勉強預測個一兩小時之后的氣象數據,應該還是能做到的吧?
怎么可能一秒鐘都沒法預測?
“我沒有想到,從飛機殘骸身上還原出的氣象數據,精度會到達如此程度。”
陸銘知道,他這句話之中,所謂精度,其含義是,假設能提前預測到一架飛機將會在這種氣象環境下被毀的話,那么,對于該區域內氣象數據的預測就必然要達到這種精度。
如果達不到這種精度,就根本不可能預測出“飛機將會因為氣象因素而墜毀”這個結論。
司浩嘆了口氣:“我想先問大家一句,如此精度的氣象數據,怎么觀測?”
“當然是……嗯?”
陸銘怔了一下,不說話了。
他大概明白了。
司浩繼續道:“這么高精度的氣象數據,除非將足夠數量足夠先進的觀測設備放置在現場,才有那么一點希望能得到。但,觀測設備本身同樣會影響到氣流流動,會對該區域氣象數據造成擾動。既然如此,那怎么預測?”
陸銘想起了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定律,測不準原理。
對于一顆粒子來說,測量者不可能在精準測量它的位置時,還精準的測量它的動量。
對于位置的測量越準確,動量就越不準確。反之亦然。
因為觀測者的觀測行為,會干擾到這顆粒子。
此刻,司浩的解釋,竟然與測不準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現在之所以能獲取到這些數據,是通過它所造成的效應,還原出來的。我們能追朔既往,但預測不了未來。”
陸銘沉吟片刻,問道:“假設你有某種超級設施,可以無干擾的獲取到該區域如此精度的天氣數據,那么,你可以預測未來多久的變化?”
司浩默然片刻,做出了回答:“仍舊是一秒都不行。根本無法預測。”
“怎么可能?還是一秒都不行?”
陸銘再次吃了一驚。
司浩苦笑道:“這一片區域,它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啊。
在這么高的精度下,外部環境的一丁點變化,就會對內部造成相當巨大的影響。
說是要預測這一小片區域,但實際預測的時候,唔,高空風速咱們按50米每秒計算,一個小時,風就能吹180公里,也即,要預測一小時后的數據的話,咱們得獲取到這個半徑為180公里的圓餅內部所有的,具備如此精度的氣象數據。這,可能么?
并且,從原理上來說,影響氣象數據的,不只有氣流本身。還有各種飛行器,鳥類,甚至于地面的山峰,山峰上的植被,高塔之類,種種種種。
這完全是一個混沌性的系統,怎么可能預測?”
陸銘默然。
他之前只知道未來不可預測。但他并不知道,預測天氣也這般困難。
其實回過頭來想一想,天氣預報這種趨勢性、大范圍、低精度的預測,尚且多有不準,如此精度高、范圍小、細節性的預測,困難到無法做到,便也可以理解了。
“那,以你的理解,如果有這樣一個存在,它可以提前預測到如此精度的氣象數據變化,那么,它的科技實力會強到哪種地步?”
司浩搖了搖頭:“我想象不出來。我只知道,它一定很先進,先進到我們無法想象的地步。”
82中文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