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永恒”并不完全正確,只不過是時間還沒有走到“金屬腐化”的時候。
若是讓一個人獨自工作千萬年,這種孤獨感光是想一想就令人驚悚,不能因為對方是機械智能就想當然地覺得沒問題。
那名心疼“監護者”的人的話引起了眾人的共鳴,開始各自傷感起來。
火種聯盟的人們似乎有著很強的共情能力,也難怪他們能夠付出那么多努力去保護土著和野生動物。
看著這一幕,火種聯盟的領袖也心有所感,默默思考著:“也許……只有我們足夠強大之后,‘監護者’才能有退休的那一天吧……”
有像火種聯盟這樣因為“‘監護者’終于找到了”而開心的文明,自然也有對此無所謂的文明。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一個“機械智能”的辛苦,反而是完全不認同“機械智能”合法性的唯心文明們,對“監護者”的異動更有感觸。
雖然“監護者”的種種表現上看上去都是一個根正苗紅的“機械智能”,但是他們堅定地認為那都只是表象。
對于什么是“模仿意識的數據”,而什么又是“真正的意識”,他們有著靈活的評判標準。
機械智能和機械智能是不一樣的,有的可以被立像崇拜,有的只會被斥為“鐵罐頭”。
他們在心靈與情感的領域內有更深入的研究,他們覺得只有真正心懷慈愛的“圣人”,才會做出兩次拯救銀河而不圖回報的舉動。
而“監護者”那種千萬年來一直在銀河尋找什么的“苦行”在他們看來已經比絕大多數修士要堅定得多。
某位宗教氛圍濃厚的文明內,甚至已經為“監護者”塑造了一座“圣者雕塑”,用以崇拜這個“銀河的守護者”。
于是在那些唯心文明中,反而基本都是和火種聯盟那般相似的安心之人,他們覺得“監護者”終于可以停止一直以來的“監護”進程了。
不過無論關心也好、還是不關心也好,至少這些文明都不覺得“監護者”會對他們造成危害。
然而仍有一小部分文明對“監護者”的異動深感擔憂。
這一部分文明從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銀河文明,哪怕對方是一個保護了銀河兩次的失落帝國。
即便他們很清楚“監護者”如果真要毀滅銀河他們也反抗不了,他們也不知道“監護者”毀滅銀河的動機在哪。
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想要做一些反抗和求生的準備,最終,他們盯上了“沉默者”和“文明殲滅者”的遺產。
“監護者”沒有理這兩個失落帝國的遺產,共同體也順理成章地接受了這些有著失落帝國遺跡的地方。
直到現在這些地方都處在開發與合作之中,但是那些緊迫感十足的文明們,想要在“監護者”的異動更頻繁之前,借助那些遺產找到保留火種的方法。
此時,作為“監護者”最高意識的李文淵,已經建好了絕大多數戴森球,并將能源通路弄得完善。
被戴森球吸收的恒星能量正在被大量浪費,暫時還沒有向核心數據庫進行輸送。
只等李文淵的指令,這個莫名需要巨額能量的小小建筑群,就會向他揭示出隱藏其中的秘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