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變數終端
“編年者嗎……”
看著尤特人遺跡中有關的記錄,李文淵終于知道曾經于這個漩渦星系中站在頂端的文明究竟叫什么了。
尤特人也有自己的外星考察隊,得益于漫長的壽命和發達的冷凍技術,他們有機會在一片文明廢墟中花足夠多的時間深入考察。
對于“編年者”的考古,尤特人整整花了70萬年,其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趕路。
三片星系跨度極大的“編年者”遺址群分布在了三片不同的星域內,尤特人最初甚至以為這分屬三個不同的文明。
由于一直沒能發現“活著”的外星文明,尤特人選擇將精力放在考察這些外星遺址上,用以證明這片星河其實并不孤單。
哪怕只是文明的遺跡,也可以緩解他們置身于浩瀚星空的孤獨感。
而隨著考察的不斷深入,尤特人也逐漸對“編年者”有了一定了解。
他們發現那三片遺跡群似乎對應著“編年者”的三個不同時期,他們進行了長時間的考證才確定那些遺跡實際上都來自同一個文明。
在考察過程中,尤特人認為“編年者”文明應該是一個只存在于他們理論中的“智械文明”。
早期的“編年者”文明遺跡中充滿了想象中“冷酷智械”的風格,雖說不至于發現用有機生物壓榨而成的有機濁漿,但機械式的純理性思維在他們的遺跡中處處都有體現。
尤特人曾在這個階段的“編年者”遺址中找到了一種類似“救助站”的大型太空設施,一切路過的知性生命都可以尋求“救助站”的幫助。
但這種設施只會為身體健康、沒有缺陷、有正常繁衍能力的生物提供幫助,至于不滿足以上這些條件的生物,則反而會被“清理”。
這個階段的“編年者”文明似乎奉行著一種“絕對理性”的讓生命繁衍的基準,任何有礙生命繁衍的對象都會遭到肅清。
然而到了下一個階段后,“編年者”又產生了一系列變化。
他們開始封閉自己,以往的星域、建筑都被廢棄,“救助站”也不再使用,而他們也不再繼續對外的聯系。
這個階段中,尤特人發現“編年者”似乎進入了一種矛盾的狀態,從遺跡風格的傾向就能看出端倪。
在同一顆星球上同時出現了兩種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一種依然維持著曾經冷漠的狀態,另一種則變得“溫和”了一些,建造了大量類似“庇護所”的地方,看上去是在收留一些即將滅絕的原始生物。
而尤特人的“極限冷凍核心”就是從這個階段的“編年者”遺址中獲得的靈感,“編年者”似乎計劃著將一群生物保存在超低溫冷凍場中冬眠,并在未來的某一天重新喚醒這些生物。
這個階段的“編年者”并沒有留下太多的記錄,所屬的遺跡群也是三片之中規模最小的。
至于最后一個階段的“編年者”,就是一種和尤特人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狀態。
這個階段的“編年者”一改以往的作風,開始大規模在星河擴張,將影響力延伸到了更遙遠的地方。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大量幫助其他文明,無論是星際文明還是土著文明。
而在這個過程中,尤特人發現這片星河似乎是可以超越光速的,只不過到了他們這個時代遺失了。
從一點殘留的記錄中可以得知,“編年者”在這個階段和其他星際文明創造了一片燦爛的星河,與尤特所處的這種四十五萬年找不到一個文明的“黑暗時代”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