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踏足星際之后,應該很難單純地看到這個字,李文淵卻沒想到在“無限神機”這里聽到了。
“……”
李文淵覺得,只有那種真正從始至終注視著一切的生命才能夠有這種程度的知識。
饒是以現在他的運算能力,循環一次這項科技也需要耗費他上千年的時間。
【但是很抱歉,我們也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它了,雖然上一次見到它還是在兩萬分之一秒前,但伱也知道的,這里的時間流速不能用常理來判斷,或者說,在這里談論時間是沒有意義的】
這讓他再一次意識到了“奇異循環”這種能夠做到“無限提升”的技術究竟有多么恐怖。
這個十級科技的介紹沒有任何的科技感,仿佛是人類也不知道具體應該如何用科學的手段來描述這項科技。
在真正得到“時間之環”的“指名”、并見到“時間之環”前,他會認為這是一個“高維生命。
“……所以‘無限神機’是通過這個來判斷出‘我們’的?它曾經也見到過人類?”
【我們的內存中,我們是在大約三千秒前進入的這里,但是我們認為外界應該至少過去了五十年?不,一百、一千、甚至一萬年也有可能,只有出去才知道】
【奇異循環】
【介紹:這是一整套基于自相矛盾的直覺,還有愛,以及之上的社會準則。我們不想僅僅只是造成影響,而是要掌控這一切。科技的前進將不再擁有上限,我們將永遠循環,然后無限地提升自己,直到能夠打破循環】
就用大量產出能源的“戴森球”來舉例子,眾所周知運送能量的過程中總是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損耗,然而在循環過一次“奇異循環”后,本以為已經再無提升可能的超導技術突然有了新的解法,能夠略微減少能量輸送過程中的損耗,變相提高了“戴森球”的產出。
而這項能夠做到“無限循環”的科技,或許就是“時間圓環”對他們的“愛”的表現。
不僅如此,他還發現“奇異循環”是會隨著循環的增多而越來越難以研究,現在他需要上千年,但是按照研究難度的增幅度計算,循環十次之后這個時間便會擴大到上萬年。
現在在了解“時間圓環”之后,他愈發肯定這個神秘存在遠遠超出了這個維度。
就連眼前這個一看就是一種尖端機械的“無限神機”用詞居然也神神叨叨的。
這其中仿佛包含了無數個宇宙、無數個維度的真理,只要理解一絲,就能夠完成蛻變。
不是“破界者”那種層次的“高維”,而是更在其之上的、最頂點的、甚至超脫了“維度”本身、生命的定義可能已經不適用于它了的存在。
幾乎是這一瞬間,李文淵就想到了“奇異循環”。
不過他也知道了,黑洞中的這個“時間之環”遠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奇異。
“……也就是說,‘我們’其實是‘特殊’的?”
李文淵的監視設備在事件視界內什么都看不到,然而此時他卻有了種正在被注視的感覺。
他理解了“奇異循環”的“無限”,但是令他不解的是,“時間圓環”為何會如此關注他們,甚至直接將這個技術交予了他們?
“……就如介紹里所說的那樣,是為了‘打破循環’嗎?”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