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在流行的話講,就算不是心中的白月光,至少是很多年后、讓人想起那段黯淡朦朧的少年歲月時,回憶都跟著明亮幾分的存在。
但之所以記憶深刻,不單單是漂亮,是因為她比同為初中生的他們“特殊”不少。
就像每個白月光女孩背后都有段傳說一樣,名為衍龍島的島嶼上也少不了幾段古老的傳說。
島嶼三面環水,一面靠山。
山上有座神廟,叫青蛇廟,來歷已不可考。只記得本地人很信這個,一年到頭都斷不了香火。
后來他才得知,除去學生,女孩的另一個身份便是青蛇廟的廟祝。
廟里只有她和奶奶,每逢重大節日,她都要從班上請假,這時馬尾散成過肩的長發,回廟里幫好幾天忙。
可“廟祝”這詞對現代生活實在有點陌生。
他和幾個死黨還為此還爭辯過好幾次:
有人說廟祝就是道士,有人說是尼姑,還有人說是修女,這時候又有人說什么亂七八糟的,修女這東西是國外的,明明是巫女……
總之,很長一段時間,對這位女同學的印象,他總會腦補成一副衣袂飄飄、青絲散落的仙子形象。
有一次她沒換衣服就來上課,一身青色的長袍;
也不在意別人的目光,教室里像坐著個修仙回來的姑娘。
談不上暗戀,但設身處地想想,應該是許多年后,有人從朋友圈里翻到她的結婚照,然后一群人哀嚎青春的情景。
可張述桐看到的卻是張黑白的遺照。
除此之外的記憶并無更多。
也許當年還有其他交集,但時間足以沖散許多自以為刻骨銘心的事,何況是點頭之交的同學。
成年人與小孩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從前許多怎么也想不通的問題,放到如今可以恍然點點頭。
可唯獨對這名少女,這幾天總會浮上他的腦海。像是個遲來了八年的謎題。
兩人并不算熟,他一直想不通的,并非對方的死——
而是為什么她會在死亡的前一天、也就是三天前的深夜,曾給自己打來一通電話。
張述桐沒能接到那通電話。
他習慣睡前把手機靜音,等起床后,發現備注為“路青憐”的未接來電時,足足琢磨了好一會。
打錯了?
一般人的第一反應絕對是這個。
八年過去,對方記不記得自己這個人都不說定,但憑著不錯的印象,還是撥了回去,卻沒有打通。
這件事沒在心上放多久,然后,一直到第二天下午;
張述桐接到了路青憐的死訊。
其實他平時不太出門,說句冷漠點的話,這樣的交情,原本都不會去,最多托相熟的同學捎一份禮。
可就因為那個電話,明明是沒多少關系的一件事,突然間和他扯上了莫大的聯系。
尤其是昨天,他接到警方的詢問才得知,對方基本不怎么用手機這種工具;
那是個住在山上的廟祝少女,從前只覺得她像個仙子,也許這么多年過去,少女出落長大,真的活成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
這些年她一直守在那座山上,而離世前一天曾撥出的電話,只有張述桐一人。
老實說,他真有點受不了這個,讓人堵得慌。
估計是警察問過島上的人,他們倆是什么關系。然后不知道從哪走漏了消息,各類傳言一發不可收拾:
有說男朋友打給她的,準備分手,嫌她性格太冷,家里條件不好云云;
有說是求救電話的;
還有說是他殺,她提前察覺到不對,把兇手的信息透露給自己的。
也有神神叨叨、扯上鬼神之說的。
反正張述桐聽到的就不下五版,但他知道的內情也不多,只聽說對方是失足落進了湖里,已經定了性,算是一場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