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的誘因到底是什么?
如果說是自己回溯導致的重要改變,他仔細數了一下,和顧秋綿當同桌算一件、把三個人的名字寫在草紙上并被投影算一件、路青憐跟來釣魚并抓捕盜獵者也算一件;
再詳細一點;
就拿當同桌舉例,張述桐不是沒考慮過周子衡的嫌疑:
比如他暗戀顧秋綿,但因為沒和她做成同桌,由愛生恨……好吧,是太兒戲了點,但不失為一種可能;
但問題來了,李藝鵬卻說,他是周一被遞了紙條,可那時候還沒換座吧?
總不能說,名叫周子衡的男生已經留好了伏筆,如果繼續和顧秋綿做同桌,就收手不干;如果做不成,則進行報復……這種已經不能叫推理,甚至連臆測都算不上了。
而且他不報復顧秋綿的新同桌,報復她本人干嘛?
再退一步講,就算對方真的算計到這種程度,為什么要主動告訴顧秋綿?
所以,張述桐最后還是排除了周子衡的嫌疑,完全找不出合理的動機。
這個幕后黑手到底是誰?
和兇殺案有沒有關系?
以及從周一到周四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才導致過去這顆炸彈沒有引爆?
種種問題張述桐暫時沒有頭緒。
開始有學生涌入走廊,他就靠在柱子上,皺著眉頭看一個個人走過,腦子里則冒出一個毫不相干的想法,為什么這些當事人都和顧秋綿坐過同桌?
當然了,研究這個沒用,張述桐單純有些怪異的感覺,隨即釋然地想到,還能因為什么,和顧大小姐挨得近唄。
不挨得近,就沒有被投喂零食的機會,甚至平時連話都搭不上,沒有接觸,又怎么和顧秋綿扯上關系。
他由衷覺得,顧秋綿還是找個女生當同桌比較好,能少很多破事。
但她在班里也沒有朋友。
張述桐倒不至于因此生出幫她交朋友的想法,只是想起這幾天和對方接觸下來,每次都在推翻原本的印象。
從前覺得就是個很傲氣的富家大小姐,出手闊綽,唯一的相似之處就是兩人都是從省城里轉學過來的,雖然不知道為什么,總是把自己當成叛徒;
后來因為圍巾的事惹到她,發現她冷漠的一面;
再然后陰陽差錯成了同桌,對方也許是覺得自己主動來“和好”的,態度軟化了一些;
早上被父親送到學校,囑咐她開心一點,結果聽到了她的小名;
晨讀時見識了她和周圍的小姐妹們相處模式,說一不二,被眾星捧月般圍在中間;
接著城堡被打碎,一邊心情很差,一邊漠不關心,在飯店里也冷著臉,卻幫自己解了燃眉之急;
最后,是昨天放學的幾句對話,發現她還有倔強的一面;
如果說還要加上什么,就是她對著玻璃畫鬼臉,被她自己逗笑的樣子。
待會她回到教室,發現人已經被他們三個抓住,又該露出什么表情?
喜悅?大仇得報?
可如果聽到還有個幕后主使呢?
張述桐也不知道,如果把顧秋綿當作一個命題來研究,那他估計用一輩子也琢磨不透;
就比如現在,他本以為顧大小姐平時是個很少笑、很落寞的女孩,卻發現對方再一次推翻了自己的印象:
顧秋綿正和那當初晨讀時三個女生走上樓梯,居然一路有說有笑。
雖然不至于笑得前仰后合花枝招展,但絕對是他沒見過的有些明媚的微笑;
少女微微喘著氣,似乎是嫌熱,一只手掌輕輕在臉邊扇著風,她穿了一件深色毛衣,襯得她皮膚更加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