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棠閑話少說:“后面還有采訪嗎?”
助理看了看他今天的行程:“等下還有六套和搜狐還有另外兩家媒體的采訪。”
李秋棠抿了一口咖啡:“先做六套的吧,后面的推到明天早上,收工完再做。把記者照顧好,吃飯洗腳按摩唱歌,你看著安排。”
現階段片方大都不會做口碑維護,所以很多片子,上映首日就是稱贊和批評起飛,而批評的聲音往往更具傳播力。
《風聲》上映后同樣如此,多是夸贊,但批評者也不少。
有影迷指出吳志國和顧曉夢傳遞情報的方法邏輯不嚴密,特別是吳志國通過唱戲曲調的變化傳遞信息,顯得太過兒戲——人在遭到酷刑之后,怎么能保持清醒,唱出準確的情報?
而顧曉夢通過將情報繡在自己內衣里傳出去,也有很大可能被截獲。
李秋棠本不愿解釋,但《中國電影報道》的記者既然問到了這個問題,李秋棠正好借機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情報傳遞方式是萬無一失的。是,吳志國可能唱不出正確的曲調,顧曉夢衣服里的情報也有可能被截獲,但回過頭來想,為什么不能讓他們成功呢?”
作為導演,李秋棠自然不會承認這種缺陷。
“有觀眾反應電影的受刑片段太過血腥,導演怎么看?”
“一項事業的成功肯定要經歷千難萬險,酷刑的展現是必要的,一是當時的敵人并不傻,反而很強大很殘忍,這樣我們的勝利才會顯得更加珍貴;二是我們的戰士很堅強很勇敢。如果有觀眾不接受這樣的展示,我只能很抱歉。”
和記者聊了半個小時,李秋棠就主動結束采訪:“還要拍戲,抱歉。”
記者還問他:“《時間規劃局》很忙嗎?”
“在橫店都是綠幕戲,拍完要趕緊處理,沒多少了,后面就去渝市了。”
六套的記者關了機器,跟李秋棠來到《時間規劃局》片場參觀。
劉藝菲和劉曄在玩兩個四輪遙控機器狗。
機器狗技術國內還不成熟,機器狗還沒辦法根據攝像頭拍攝內容自主行動,劇組拍攝用的都是無線遙控機器狗,操作人員坐在鏡頭外遙控配合拍攝。
包括機器人也是,都是遙控的,還有一部分動作捕捉做的。
“你那個比我的先進,咱倆換一下。”劉藝菲的機器狗賽跑贏不了劉曄的,她就開始找理由。
“別玩了,開工了。”李秋棠笑道,他嚇唬劉藝菲和劉曄,“這兩條狗,一條造價就是五十多萬,玩壞了你們倆賠。還賽狗,虧你們想得出來。”
“小氣死了。”劉藝菲道。
劉曄也學樣:“小氣死了你。”和劉藝菲一起進片場準備開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