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和李秋棠都把自己的主角往偉人的影子上靠,兩人在這點上做的出奇的隱晦,相信看過《讓子彈飛》和《時間規劃局》的朋友知道我在說什么。兩位導演對結局的處理也很一致,張麻子的兄弟離開了他,他一人一馬離開,暮年的楊鵬站在昔日戰友親人的墓前出神,最后也是一個人轉身下山。這和他老人家的經歷格外相似,他的戰友親人也是一個個離他而去,最后剩他一人。
“張麻子騎著馬追火車去了,他會繼續戰斗;晚年的楊鵬一個人下山,他又回到人民中間去了。
“兩位導演都留下了一個謎,黃四郎死了沒有?藍欣死了沒有?”
諸如此類的解讀還有很多。
但和江文一樣,李秋棠從影片上映到現在快下映了,都沒有出來對這些解讀做任何判斷。
李秋棠偏執地認為,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抑或是作家,都不能額外解釋自己的作品。
你不能對觀眾說,我這里這樣拍表達了什么什么,這里這樣寫是為了體現什么什么。
這不應該由創作者解釋。
換個角度說,任由觀眾解讀,也有利于作品傳播。
但這些問題在今天《時間規劃局》的慶功會上迎來了爆發。
《時間規劃局》經過一次延期后,上映63天,以6.78億票房下映。
秋天影業在嘉里酒店為劇組舉行慶功酒會,廣邀高朋參加,還有電影在全球的幾大主要發行方。
北美焦點影業,法國canal+電視臺,日本東映,韓國cj等公司都派了代表和隨行記者來參加。
可謂是盛況非凡。
影片在日韓兩國至今未能上映,兩國記者詢問李秋棠的意見,李秋棠說:“我也不清楚為什么不能上映,我們發行方說遇到了政府部門的阻攔,我不太了解一部電影政府部門為什么要阻止我上映。很抱歉不能和日韓的影迷見面。”
而對于《時間規劃局》在港上映期間被港媒大肆抹黑攻擊,李秋棠則說:“我不知道他們在害怕什么,還是說我拍的東西正好戳中了他們的軟肋。
“他們連追車和翻垃圾桶這種事都做得出來,不喜歡我很正常。”
《時間規劃局》宣傳這么多站,李秋棠連柏林電影節都去了,楞是沒去香江。
被香江媒體說耍大牌。
至于影片中的隱喻和意識形態所指,李秋棠依然不親自解釋。
但是他不說,有人提他說。
慶功會后,電影票房吧出現了一篇長文,進一部分析了《時間規劃局》的內涵。
“……一切科幻都是現實,楊鵬老了,英雄遲暮了。”
“我想李秋棠拍到后面也迷茫了。
“就像張麻子推翻了黃四郎,但鵝城依然有四大家族。……”
文章很長,很專業,看得出出自專業人之手。
文章基本把李秋棠要表達的都寫出來了。
李秋棠要看了肯定會與作者稱為知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