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釗又點了一根煙,深吸一口,表示自己再考慮考慮。
光鮮他是確定待不下去了。
李秋棠也不催他,說:“你也休息幾個月放松放松,我們后面再說。別抽太多煙,身體要緊。”
第二天,李秋棠真的帶了一隊5人飛去了美國。
《環太平洋》在籌備和拍攝期間的代號是silentseas,譯為寂靜之海。
傳奇影業雖然背靠華爾街,不缺錢,但托馬斯·圖爾被托羅的慢工出細活折磨得死去活來,不得不找人分攤。
李秋棠不是冤大頭,《環太平洋》是一部絕佳的機甲怪獸片沒錯,但它高昂的成本即使是李秋棠也望而卻步。
而且他知道,《環太平洋》全球票房其實是虧本的!
李秋棠不會也不想摻和全球分賬,他小家小業的,玩不過傳奇和華納。
所以秋天的方案是,1500萬美元買斷《環太平洋》內地收益權,把《環太平洋》做成中美合拍片,就像當年的《功夫之王》一樣。
傳奇嫌價格太低,《環太平洋》成本逼近2億美元,1500萬就想買斷中國內地這么大市場的收益,傳奇覺得不劃算。
但李秋棠的理由很充分,《環太平洋》畢竟不是《變形金剛》這樣的ip,作為一部原創機甲電影,秋天出1500萬美元風險都很大。
李秋棠等人在美國磨了一個禮拜,被傳奇從1500萬磨到2200萬,秋天再還價到1700萬,又漲到2000萬整,最后托馬斯·圖爾點頭成交。
李秋棠說:“2000萬美元,女主角我要用我們內地的演員。”
托羅偏好日本動漫,劇本里的女主角就是個日裔,但李秋棠出了2000萬,要他改成華裔應該沒問題。
女主角是日裔還是華裔,對《環太平洋》的故事不會有任何影響,托羅也答應了。
李秋棠還有個要求,劇組到時候要來國內取景,且國內協拍團隊要用秋天的人,這也是小事,《環太平洋》涉及國內的景不多,到時候派個小分隊拍就行了。
雙方在美國約定,秋天的2000萬美元分兩筆到賬,開機前給一半,開機后兩個月給另外一半。
李秋棠答應了。
2000萬美元買斷,成本已經逼近《時間規劃局》了,內地要4億票房才能回本,秋天影業壓力挺大。
但這部戲是李秋棠親自推的,他很看好《環太平洋》日后在國內的表現:“我們不能一直做中小成本,肯定還要做大片。”
至于女主角用誰,還用想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