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日麗,白天最高氣溫二十多度,李響之前腌制的那些野豬肉,都早已晾干,但是,還少了一點點風味,缺乏最后一道工序,需要用松柏枝來煙熏。
而此時,元旦已過,已經進入了臘月之初,煙熏臘肉正是時候。
這是南方保存肉食的一種傳統工藝。因為在古代,沒有冰箱,而南方地區氣溫又高,肉類很容易變質,所以需要風干、熏制等種種手段來儲存。
有些沒有吃臘肉習慣的地區的人就會好奇問了,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冰箱,吃新鮮豬肉不好嗎?為什么還要費勁制作臘肉呢?
其實,臘肉,尤其是煙熏臘肉,不僅僅是長期保存肉食的手段,更是一種十分難得的美食,其具有的濃郁的香氣、柔韌的口感,都不是新鮮豬肉能比的。
李響在后院蓋了個簡易的熏房,將臘肉一條一條掛在里面的,下面則堆放了松樹枝,點燃開始煙熏。
因為這些松樹枝是砍下來不久,還翠意盎然,盡管其富含油脂,但依然無法大火燃燒,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濃煙。
松樹本身就具有獨特的香味,經過燃燒,煙熏,芳香類物質滲透了進去,臘肉便也產生了獨有的風味。
用柏樹枝也十分不錯,但李響家后山松樹更多一些,所以砍回來的基本上都是松枝,然后里面夾雜了少量的柏枝和青岡枝。
青岡樹也叫橡樹,也是一種具有獨特香味的樹木,西方常用其制作釀酒桶。這種樹上經常會長一些黑木耳,味道比其它樹木生長的黑木耳更佳,營養也更為豐富,被尊為山珍極品。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制作工藝,也有用其它樹木的,比如蘋果樹、梨樹、櫻桃樹、杏子樹、香樟樹之類,通常是就地取材,哪種合適的樹木多就用哪一種。
奶奶也在一旁幫忙,但火燃起來之后,煙有點兒大,李響就讓她出去了。
事實上也不用一直待里面,當煙霧濃郁之后,就可以掩上門,出去稍作休息,待松枝燃得差不多了,再進來補充。要不然是熏肉呢,還是熏人?
這個過程會比較長,一般是煙熏一兩天。煙熏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消毒殺菌以及緩慢加熱的過程,當煙熏結束,臘肉基本已經熟了,吃的時候只需要簡單加工即可。
而野豬肉風干之后比較干硬,這時候再用松樹枝慢慢煙熏,加熱,能讓肉質變得松軟,改善其口感。
其實,如果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可能會更好,只是現在很多人不喜歡吃肥肉,而野豬身上的肥肉本身就比較少。
隨著年關的臨近,很多人家都開始制作煙熏肉、煙熏香腸。
只是,最近有些地方出臺了一些不近人情的公告,說是禁止私自熏制臘制品,熏制臘肉、臘腸等需送到指定的集中熏制點,官方的理由是為了應對大氣污染。
很多人認為是打著環保的幌子,為了推銷某些公司的肉制品。而對農村人來說,自己在家里熏熏不好么,送去加工點集中熏制還要多出一筆加工費,額外又增加了開銷。
好在李響家所在的縣城并沒有出臺這樣令人難以理解的規定,他在家里干得熱火朝天。
大氣污染?末世都要來了,誰還管你大氣污染。
煙熏肉做好之后,李響拿起一條聞了聞,確實非常不錯,野豬肉的那股子腥臊味基本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獨特馥郁的肉香。
他用白牙匕首削下薄薄的一片,放入口中,仔細品鑒,滋味十分奇特,除了臘肉的咸香,還有青草、檸檬、花椒、桂皮、丁香、豆香、果香等等復雜的風味,嗯,還有淡淡的甜味。
之所以有甜味,是因為腌制的時候加入了少量白糖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