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都相信李響的手藝。
因為李響這個人,做那么多東西發網上,大鼓、簪子之類的,做得多好,怎么看都是心靈手巧,剪的不會差哪里去。
很快,全村人就都知道了這個好消息,不僅老人們過來排隊,還有一些小朋友也在大人的帶領下過來了。
奶奶輩和一些大媽大嬸也來了,因為年紀大了,洗頭不方便,還是短發容易打理。
“謝謝大家的厚愛,大家不介意我開個直播吧?”李響一邊準備剪頭發的用具,一邊說道。
大家就紛紛回應:“不介意不介意。”
“你愛咋直播就咋直播。”
“直播好啊,人氣旺了,以后再幫我們賣土特產。”
有人就好奇:“這也能直播?有人看嗎?”
“哎呀,管他呢,又不關我們的事,我們能享受一下免費的理發服務就很好啦!”
當然,也有些老人會比較拘謹,不愿意出鏡,就說道:“響伢啊,等到我的時候,鏡頭別對著我的臉。”
李響當然滿足,說道:“沒問題,到時候對著后腦勺就行。”
這樣一說,大家最后的一點顧慮也去了。
還有些老人,身體稍微好些的,主動來幫忙打下手。那啥,李響可是為大家免費服務,哪能讓他一個人忙活呢,他一個人哪忙得過來?
今天是大晴天,又將近年關,氣溫還是比較暖和的。
奶奶坐在人群中,和排隊的村民們聊天,不時笑呵呵地看向自己的孫兒,心里頭滿懷寬慰。心說家里頭好久沒這么熱鬧了。
李響回來的這幾個月,比之前十幾年加起來的熱鬧次數都多。
李響在大門口擺好了椅子,一張小桌子上則擺著買回來的理發器具,其實也沒買什么,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個電推子,一把長的平剪,一把長的牙剪,一把塑料梳子,一把剃刀,一塊黃色的去發海綿,一塊藍色的圍布。加起來不超過300塊錢。
電吹風直接用的家里的。
他從家里拉了一根長線插座出來,擺在了桌子上。
而桌子不遠處,則放了一個爐子,上面燒著熱水,邊上還有一個大桶,里面裝著冷水,此外還有一高一矮兩張凳子,這是用來洗頭的,還有盆、毛巾、洗發水等,都是共用。
大家都是村里人,知根知底的,又沒有傳染病,還講究啥啊。
有兩位熱心的老人就專門在那里負責燒水,并提前給即將要理發的人洗頭。
第一個來嘗試的是李響的一個祖父輩,李響的曾祖生了五個兒子,三個女兒,李響的祖父排行第二,這位老人家排行第四,所以李響喊他“四爺爺”。有些地方會喊“阿公”、“老爺”、“姥爺”、“爹爹”等等,都是祖父輩的方言稱呼。即便是川省內部,各地的稱呼也都不一樣。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而川省應該是差異最大的省之一,因為當年的湖廣填川,來自各省的移民眾多。實際上并非只有湖廣,還涉及其他十幾個省份,只是相對來說人數少一些而已。
而川省的地理地貌差距也很大,高原、盆地、草原、冰川……有“川省千面”之說。不同的生活環境,也會衍生出不同的文化風俗。
至于奶奶,也有各種稱呼。李響家這邊是喊“婆婆”。當然,叫奶奶也沒問題,畢竟時代不同了,普通話哪里都通用的。
之前住李響家的“三婆”,就是李響“三爺爺”的老婆。那個三爺爺是李響爺爺的堂兄弟,在他們那一脈排行第三,所以叫“三爺爺”和“三婆”。
堂三爺爺那一支比較慘,兒子夭折,三個女兒外嫁,現在村里就剩下三婆孤零零一個。今天三婆也來了。她想剪個短發,因為長發不好打理。老年人冬天洗頭太麻煩。
同樣帶“三”的還有好幾個,因為不是同一支的。農村里因為親戚多,所以比較復雜。
比如李響之前叫那個李金堂“三伯”,僅僅是因為“金玉滿堂”三兄弟,李金玉、李金滿、李金堂,李金堂在他們那一支排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