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就清嗓子,開始了準備。
尤其是一些老人,許多都親身經歷過,頗有幾分激動。李響他們所在的縣,離長江其實并不遠,祖上有不少人都干過這種苦力。沒辦法,生活所迫。
長江順流而下,自然是不怎么需要纖夫,但是逆流而上,水流湍急,在沒有發動機的古代,就需要靠人力了。
即便是現代,對于一些小木船,或者一些特定的險灘,還是需要纖夫。
勁爆的音樂聲響起,依然是李家村、雷家溝、張家灣、何家臺聯合樂隊伴奏,以鼓樂為主,慷慨激昂,氣勢雄渾,還要超過剛才的“秦王破陣樂”。
也不能說超過,而是兩種不同的風格。秦王破陣樂是大唐帝王宮廷氣象,好聽是好聽,但不夠接地氣,而這首《川江號子》是勞苦大眾自己的樂曲,拉纖的時候大家一起吶喊,提振力量,鼓舞士氣的,在場的人都是十里八鄉的農民,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吃過難以言述的苦,自然更有共鳴一些。
而舞臺的燈光效果也隨著音樂的節奏而閃動,耀眼璀璨,與此同時,李響微微彎腰,開始吶喊了!
“喲嗬~”“喲嗬嗬嗬嗬哦~~~……”
他的嗓音渾厚洪亮,帶著獨有的韻味,聲震九霄,壓過了配樂,連天上的云朵似乎都被沖散了!
李響喊完,手勢一動,現場的父老鄉親們就一起大喊:“嗨佐~”
李響:“一二三吶~”
父老鄉親:“嗨佐~”
李響:“二四六啊~”
“嗨佐~”
“三月三吶~”
“嗨佐~”
“四季發財!”
“嗨佐~”
“五魁首啊~”
“嗨佐~”
……
雷家明等人雖然在配樂伴奏,但是也忍不住跟著吶喊,一些女孩子更是趁機跳起來尖叫。平時沒有機會這般放松的,這時候就可勁地叫,反正大家都在叫,就不那么突兀了。
“穿惡浪哎~”“嗨佐~”“劃險灘啰~”“嗨佐~”“船工一身”“嗨佐~”“都是膽啰”“嗨佐~”
連奶奶、三婆、小姑他們也都跟著吶喊起來:“嗨佐~”“嗨佐~”
外面如此聲勢,驚天動地,狗棚里,小狐貍也不再躲藏了,而是和二黃一起探出頭來看熱鬧,但是狗棚太低矮,被人群給擋住了,小狐貍就溜出來,爬到了高大的柿子樹上觀看。
二黃不會爬樹,在樹底下急得“汪汪”直叫。小狐貍就探出一只爪子,沖遠處指了指,示意它去遠的地方,找一個高一點的地方觀看。
二黃望了望,沒有選擇遠的地方,它果斷朝舞臺那邊跑去。它一條狗子,又是李響家自養的土狗,就算跑到舞臺上,也不會引起人們的驚奇。
二黃左穿右插,終于擠到了人群的里面,來到了舞臺邊上,然后屁股一蹲,坐在了舞臺旁邊,搖頭晃腦吐舌頭,給主人助威。
每當人們喊“嗨佐~”的時候,它也跟著“汪汪”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