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有些人想到,作為戰略武器,其實投送距離比發射速度更重要,所以馬上有人問道:“那么主炮和副炮的射程是多少呢?”
陳晨回頭看了一下大屏幕:“副炮有效射程應該在400公里以上,主炮的有效射程1000公里以上。如果需要更大的射程,可以在核心的磁場發生器上增加助推動力裝置。
“實際上主炮的射程可以更加的遠,只是因為地球表面是彎曲的,而這種主炮炮彈的彈道,幾乎是一條直線,想要命中足夠遠的目標,就需要盡可能的提升發射高度。
“打擊1000公里外的目標,就需要提升到80公里的高空,也就是平流層的最外沿了。”
聽著陳晨的說明,學者和高層們,都不由得微微點頭,雖然對這么遠的射程是相當意外的,但是卻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驚喜。
甚至于有些人嘆息說道:“畢竟不是航母啊,沒有飛機,受限于地球的形狀,升到80公里高空,打擊1000公里的目標,應該已經是極限了。
“再高就出大氣層了,體積那么大,要達到更高的高度,燃料消耗會非常的夸張的,這船要是航母就好了……”
聽了這人的嘆息,陳晨忍不住說道:“飛機其實也是有的……”
“誒!”眾人聽了都是一愣,然后忍不住開始猜測和議論,“這是戰艦,不是航母啊,哪兒來的飛機啊?
也有人看著大屏幕上的結構圖分析:“從外形上看,完全沒有起飛跑道和著陸的阻攔索,這飛機要怎么起飛?”
然后有一個人弱弱的說道:“既然是戰艦,那么……他上面的飛機,難道是偵察機?或者直升機?或者額垂直起降飛機?”
聽著這個說法,大家馬上反應過來,現在的戰艦上面,一般都是有用于偵查的直升機的。
再直升機推廣以前,軍艦上面用的是水上飛機,使用軍艦船頭的起重機回收和釋放。
陳晨聽了大家的議論,微笑說道:“沒錯,是偵察機,不過不是直升機,也不是垂直起降飛機。
“因為巡邏船釋放偵查機的時候,都是在10公里以上的高空上,高速飛行的,所以飛機一出門,就是在空中飛的,不需要考慮怎么起降的問題。”
陳晨這么一說,大家就明白了,曾經地球上有有國家搞過,用飛艇,在高空釋放飛機,是不需要跑道的。
陳晨也不墨跡,指示星辰放大了圖像,顯示出了巡邏船的內部結構:
“大家看這里,在巡邏船的腹部,有四排懸掛式的機艙,每一排里面,有8架偵察機。”
陳晨放大之前,大家都盯著圖像的看了好一會兒,但是沒有注意到飛機在哪兒。
看到陳晨專門放大局部,特地點出來之后,大家才發現,原來在這兒!
主要是大家沒想到,這些飛機是立起來存放的,而且存放的空間非常的狹窄密集,每一個飛機的空間,都是正好放進去而已。
然后加上這飛機的外形,與地球現有的略有不同,線條非常的簡單,基本就是一個狹長的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