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轉身看了一眼大屏幕,繼續說道:“這些偵察機的體型不大,本身的重量只有10噸出頭,是殲20的一半多一點,不過全部都是無人駕駛機。
“飛機在平時不用的時候,是頭朝上立起來,掛在機艙里面的專用懸掛架上的,所以占得空間非常小。
“需要使用時候,打開巡邏船機腹下面的艙門,懸掛架向下伸出機艙外,然后將飛機角度調整到與巡邏船平行。
“飛機的發動機啟動之后,待引擎推力,讓飛機達到巡邏船同樣的速度,也就是相對靜止的時候,懸掛結構脫落。
“然后飛機引擎加力,飛機加速,脫離飛船范圍,懸掛架回收,機艙門關閉。
“飛機返航回收的時候,先要飛到巡邏船機艙下方,速度調整到和巡邏船相同,這時候飛機和巡邏船相對靜止。
“艙門打開,伸出懸掛架,將飛機重新掛載,調整角度,回收到機艙里面,關閉艙門。
“整個過程都不需要跑道和阻攔索,所以飛機是沒有輪子,巡邏船外面也不需要設計跑道和阻攔索。”
陳晨說到這里,有些學者不由得點頭稱是,空中母艦放飛機,的確應該是這種思路,而不是在上面再修建沒卵用的跑道了。
不過除了放飛與回收的方式,其實大家更加關心的是,這些所謂的偵察機的具體戰斗力。
戰斗力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所以陳晨的講解告一段落的時候,馬上有人追問道:
“那飛機的具體性能是怎樣的?比如巡航速度,最大速度,最大航程,武器攻擊力等等?大概是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水平?”
陳晨聽了這個問題,也不遲疑,直接說道:“關于這個問題,也就是我下面要說的問題,這一切要從飛機的結構說起。
“大家看,這種偵察機的核心部分,其實是一個大號磁場發生器,發生器內部進行著聚變反應。
“這個被磁場約束的,有限的迷你聚變反應爐,既是武器能量來源,也是飛機的動力來源。
“所以,他們使用武器就是光束武器,其中含有聚變產生的高能射線,對于生物有著極高的殺傷力。
“一架偵察機全力施展,打光所有的能量之后,能夠造成的破壞,應該可以達到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當然,這算是常規能量武器的威力,如果飛機掛載核武器,那么它們的實際破壞力,就和核武器相當了。
“然后是速度,因為畢竟是偵察機,遠距離偵查才是它的本職工作,它的常規巡航速度,應該在10~12倍音速左右。
“當進入大氣層以外的時候,巡航速度是20倍音速左右,在大氣層外繼續加速的話,最高可以達到35倍音速以上。
“不過因為他們的體積小,磁場發生器并不能長久的維持內部的聚變反應。
“所以一般飛行距離超過80萬公里時,就至少需要返回母艦保養一次,重新配置磁場發生器。”
陳晨說的輕描淡寫,但是這些信息,卻讓聽講的所有人都有些愣神。
不少人的心中只有一句話:你逗我玩呢!這tm是偵察機?
單機突破大氣層,自行返回,這已經不是飛機,也不是航天飛機,而是空天飛機了。
地球上的洲際導彈,進入太空軌道的時候,最高速度也不過20倍音速左右而已。
也就是說,這飛機可以輕松追上任何已經發射升空的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