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一遍,這位爺現在還是滿腦袋外出避禍的想法。完全沒有挽救國家危亡的高尚情操。但這并不妨礙他想把涪陵郡搞好——于公來說,把涪陵郡搞好一點,以后西晉統一后,自己也有入朝為官的資本。于私來說,這個地方搞好了,自己也可以存點私房錢。
蜀漢時代的涪陵郡可不是今天的重慶市涪陵區。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地名都有轉移(1)。蜀漢時代的涪陵郡,下轄涪陵、丹興、漢平、萬寧、漢復五個縣。郡治在涪陵(今重慶市彭水縣)。其地域范圍,大致相當于重慶直轄前,原四川省的黔江地區。
這個地方嚴格來說并不是一個好地方。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衡量一個地方好不好,最基本的一個評價因素就是:這個地方有沒有足夠平坦、適合發展農業的耕地。
很遺憾,涪陵郡所有的地域,都處于武陵山山脈之中。平地還是有的,但是極少。
在中國的南方地區,主要種植主食作物是水稻。而中國南方有很多地方都不是平原。為了種植水稻,中國的古代先民們創造性的依山為田。開辟出了大量的梯田。
還是很遺憾,涪陵郡連大規模造梯田的條件都沒有。
因為,這地方的山脈一是來得很陡,很多山脈都如同刀劈斧砍般的筆直——這樣近乎90度的坡度是無法營造梯田的。還有就是,這里是喀斯特地形的集中地。土層薄弱,下面的巖石都是石灰巖,蓄不住水。就算費盡千辛萬苦把梯田給弄出來了,要不了多久水都全部從地下漏走。還是種不了水稻。
好吧,這地方的大山基本都是中空的,溶洞倒是多得很,在后世是很有名的旅游勝地。
但是這個時代關儀不可能去發展旅游經濟吧。
而且,這地方還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現在蜀漢政府把這個地方的少數民族統稱為五溪蠻。但是作為穿越者的關儀知道,這個地方的民族有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多個民族。而且由于這個地方的耕地極為有限,為了爭奪不多的生存資源。這里的漢民和土著居民的關系非常緊張。
那為啥關儀會選擇這里呢?
第一,當然是足夠偏僻離cd足夠遠。安全。
第二,這里和吳國接壤,但是由于交通的限制,先不說兩個弱國現在面對強大的曹魏都要抱在一起互相壯膽。兩國即使發生軍事沖突也不會以這里為主戰場——那是巴東郡的事情。但是軍事通行受限并不妨礙一般的個人或小型商隊進出。萬一將來龐會跑到這里來追殺自己——那是很有可能的。大不了老子跑吳國去。還是為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