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按照關儀原來的想法,是先發展各種產業,逐步的產生利潤。有了利潤之后再用比較豐厚的薪酬慢慢的吸引附近的五溪蠻人歸附。他在田家寨一次性只要了20人就是這個道理。
可是覃家堡一戰收獲太豐,突然之間手里多了那么多人口。這就促使關儀改變了步驟:先負債擴大產業規模,然后用大量的產出來還債并且盈利。
現代社會早就證明,農業能夠接納的人口是極少的。更多的勞動力,需要工業和第三產業來接納。
在這樣一個時代,第三產業是不要想了。比如說,涪陵郡境內的大山,很多都是中空的,里面都有大小不等的溶洞。后世中國國家地理評選中國十大最美洞穴。前四名里有三個都在蜀漢時代的涪陵郡境內(貴州織金洞、武隆芙蓉洞、豐都雪玉洞)。可是這個時代能搞旅游業么?
所以,還得從手工業方面想辦法。
收兵回涪陵郡后,黃崇、楊宗分別回cd、永安去了。關儀召集麾下幕僚,開始對一千一百多俘虜進行分配。
首先就是擴大桐油作坊。關儀要求簡單從俘虜中選三百人出來進入桐油作坊。這三百人的要求是:不能單身一人,必須拖家帶口,最好是有小孩的家庭。這些人進入油坊后,成年男子每天負責外出采集油果,婦女和兒童則負責在作坊中將油果搗碎、過濾。關儀對油坊的管事關大頭交待道:每天給外出采集果實的男人定下基本量,達不到的回來要抽鞭子。達到了的除了給足食物外,還按多出十個油果多給一文賞錢進行激勵。至于敢偷跑的,呵呵呵,他留在油坊的老婆孩子那就全部拉到土里去做肥料!
然后關儀又讓李密去選了五百人,在一隊郡兵的監督下,這八百人的工作就是燒山開荒。要把涪陵縣城外關太守親自選定的兩座山頭上的雜草灌木什么的統統清理掉。然后還要給土地松土——本太守的土豆在這一年的八月底獲得了大豐收,手里的土豆已經超過了一千六百顆。到了明年這就是六千多株土豆苗,再在太守府衙后山的試驗田里種植就不夠了,所以開辟新的山頭勢在必行。
而且這兩座山頭是關儀精心挑選的:和周圍的山峰相對獨立,山腰以下地勢險峻,出入不便。山腰以上山勢反而變緩,土層較厚。這樣一來,以后只要在僅有的幾個出入口設上重重關卡,就能夠保證土豆種不會輕易外流。
剩下的三百人里,關儀讓孫剛挑走了兩百人。圈舍里的母豬豬崽現在已經有七、八個月大了,再有兩個月就該配種了。養了七、八個月的閹豬雖然因為飼料里沒有加各種激素,其生長速度比不上現代的養殖場,但根據孫剛的報告,目前大部分閹豬的體重已經超過了三石,無限接近了四石。體重大了,閹豬每天對飼料的需求都在瘋漲,而長肉的速度卻越來越慢。所以,最多還有兩個多月,進入臘月后,這些閹豬就該統統殺掉了——這個時候預分配一些人手給圈舍還是很有必要的。
還有一百多人,是覃家堡里的最底層。很多都是覃家堡多年來從其他村寨劫掠來的人口,平時基本屬于奴隸身份的。這些人在戰斗結束后的批判大會上也是表現最為積極,普遍都親自動刀殺了自己的頭人。在立場上,是關儀最可信任的。
這些人,關儀計劃把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交給糜安。讓他們去學習操船。可以預見的將來,涪陵郡的產出會越來越多,復興社遲早需要建立自己的商船隊。
最后剩下的十七個人,是對太守府的征伐態度最積極,頭腦也比較靈醒的。關儀把他們全部交給了簡單。簡無雙一寨一路睡過去的目標,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呃……兄長大才,其他人的分配弟沒什么異議。只是這負責開荒的五百人……”
“無雙想說什么?”
“兄長,那兩座荒山種不了水稻也種不了小麥啊。開出來干嘛呢?再說了,就算是開荒,開荒完了這五百人又干嘛去呢?”
“呵呵呵,無雙長進了。居然知道水稻、小麥應該怎么種了。這點你不用擔心,今年年底為兄就會告訴你怎么分配這五百人。到時候啊,這人手還要缺呀。”
“這……好,弟就等著到時候兄長為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