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看仔細了。這層清液只能用陶瓷碗或者勺子去接觸。手是萬萬碰不得的。一旦碰到,手臂都要燒穿的。”
第三步,將陶瓷碗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經過加熱、已經形成液體狀態的豬油中。
關儀讓關小基上來掌勺緩慢的在鍋內攪拌,讓兩者充分混合。而自己又開始了下一道工序。
第四步,將事先準備的鹵塊加水搗碎攪拌均勻。
鹵塊是鹽鹵水蒸發后形成的塊狀物。在蜀漢的巴五郡,各郡都有大小不一的鹽場。蜀漢政府在巴五郡都設有鹽鐵官。所以鹵塊這個東西對于關儀來說,也近乎無限供應。
此時,油鍋里的皂化反應已經差不多結束了。液狀豬油中,最上層的油黃色皂質已經開始凝固。
“趕緊把這團糊狀的東西取出來。”
第五步,將尚未完全凝固的皂質放入另一個大木桶中,與事先準備好的胭脂粉等各種輔料充分攪拌。然后將其分別裝入各種模具中,待其充分冷卻硬化后,最初級的肥皂就做好了。
其實那團糊狀的東西一旦冷卻硬化,就已經是肥皂了。但是這樣的肥皂,有一股濃烈的豬油味——估計沒有人喜歡用這樣的肥皂吧。所以各種輔料是必須加進去的——去味的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第六步,將鹵塊充分搗碎攪拌后形成的鹵水,加入那口熬制豬油的大鍋中。
這一步開始,就不是制作肥皂了。
鹵塊中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鎂,與水充分反應后就能得到鹽酸。三酸兩堿之中,兩堿相對易得,三酸制作起來就比較麻煩。用鹵塊制作鹽酸,雖然成效很低,但確是這個時代最簡便廉價安全的方法。
豬油與火堿發生反應后得到的是肥皂。沒能充分與火堿發生反應的剩下的豬油繼續和鹽酸發生反應,生成的東西就是——蠟!
漢末三國時代,晚上照明的話,窮人一般使用火把。富人才會點燈,燈里的主要燃料是牛油或者其他的動物油脂,要不就是芝麻油。這個時代也有蠟,但一般都是自然形成的,比如蜂蠟——這玩意煙霧和味道都過于濃烈。高端一點是牛蠟。最最頂端的,就是鯨蠟,這個東西別說一般人,就是皇室也不能長期使用。
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是說說而已,在缺乏廉價的照明工具的時代,古人到了晚上一般都只能在家里窩著。即便是在家里窩著,要起個夜什么的,也是相當的麻煩。
關儀制作出來的,是純度極高的油臘,以它做軸,用棉線來做芯做出來的蠟燭,火光明亮,煙霧和氣味都很小。可以預見的將來,它將照亮多少個大漢的家庭。
第七步:將大鍋里最后還沒有凝固的液體,用紗布、棉布等各種過濾工具層層過濾,直到流出的液體不再是混黃色、有著腥臭味道的濁水。而是無色無味的液體的時候——甘油到手!
武陵山脈,漫山遍野都是各種樹木,其中有很多野果樹。到了夏秋之際,各種野果只有極少數進了人類或者野生動物的口中,大多數都是成熟后落在地里爛掉了。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外有三:人類活動范圍有限,野果口感極差,野果并不能替代主糧真正的填飽肚子。
在現代社會,很多家庭到了春夏之交的時候都會自制葡萄酒。制作方法也很簡單,一層葡萄,一層白糖,再一層葡萄……層層累加。然后自然發酵,形成果酒。
而在這個時代,白糖啥的是沒有的。野果自然發酵后如果沒有大量白糖來壓制,野果中的單寧就會大行其道:單寧是極為苦澀的。
而甘油,就是去除單寧,讓果酒回復甘甜味道的最佳選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