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58年的十一月下旬,經過雙方友好而誠摯的談判,馬過代表復興社,步協代表西陵步家,簽下了一攬子協議。
雙方約定,復興社與步家結成盟友關系。復興社向步家的商鋪提供桐油生產提純方法,并單獨向步家提供牙刷、牙膏兩種產品。步家的義務是:只要步家還掌控西陵,那就要確保糜家商隊的安全和暢通無阻。
在復興社現有的幾個拳頭商品里,桐油的生產是最沒有難度的,其中的奧秘被發現是遲早的事。所以關彝干脆把它丟出來做人情。而且,趁著這一次漢復大捷,涪陵郡南部邊境上的孟茲黑遭到重創,關彝把本方的實際控制線朝著東吳的武陵郡里延伸了起碼三十里地,這就已經把后世中國最大的油桐樹種植基地——重慶市秀山縣給徹底的包了進去。所以,即使桐油生產技術完全公開,在生產原料方面,復興社也占了絕對的優勢。
和桐油比起來,同樣精于商務的步協在看到牙刷的時候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這可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大宗貨物啊。而且他還是消耗品——沒幾個月就得換新的!
這個時代的牙刷,關彝也只能是在木條的一端穿孔,然后插入比較細膩的豬鬃。總的說來,這只是一個思路問題。但是堂堂穿越者怎么可能會把這種細水長流的生意做得讓別人能夠輕易偽造呢?他賣的牙刷,其豬鬃全都是漂白了的。
在這個時代要制作漂白劑,那是相當麻煩相當危險的事情。可是沒得辦法,一方面要拿出新產品賺取更多的利潤以求養活更多的人。另一方面則是要確保自己的商路保持通暢,必須有足夠的利益把步家給牢牢捆綁。
在這個時代要做漂白劑,首先需要有氧化錳和鹽酸。鹽酸在前文已經提到了,可以通過鹵塊水溶獲得。而氧化錳則是天然礦石——涪陵郡這塊土地上也有的是。
鹽酸和氧化錳反應后生成氯氣,這一塊是最危險最麻煩的——這是有毒的氣體。所以關彝的選擇是不讓氯氣單獨釋放出來,而是直接由羊腸管接到另一邊的清水里——氯氣加水,就會生成次氯酸。這就是漂白劑的有效成分。
這是一個非常復雜非常危險的過程,單純漂白劑的生產,其成本比牙刷本身高出了太多。可是這樣做是非常值得的:潔白的牙刷和黑漆漆一看就是豬鬃的牙刷,大家會選擇什么呢?
所以哪怕復興社這邊牙刷的出廠價是200錢每支。精于商業的步協更是將銷售價訂到喪心病狂的五百錢每支,但雙方都很肯定——這玩意一定會大賣特賣——你堅持一個月不用牙刷,只有手指清潔牙齒后就能明白,古人遇到牙刷會是什么樣的感覺了。
牙粉的使用開始得很早,礦石類、中藥類牙粉,中國古代都有廣泛使用。這玩意一方面是容易模仿,有損穿越者的威名。另一方面牙粉的口感實在不好,影響銷路。所以關彝賣給步家的,是牙膏。
現代社會的牙膏主要分為幾個部分。
一是摩擦劑,這個關彝直接選用了輕質碳酸鈣——這是配制氫氧化鈉溶液的副產品,不用白不用。
二是濕潤劑,能夠有效防止牙膏變干變硬。關彝選的是甘油——這都是現成的。
三是粘合劑,這個就更簡單。因為他的有效成分是羧甲基纖維素鈉鹽,雖說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這玩意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所有的植物里面。雖說限于現有技術,關彝只能做一道工序:堿化,剩下的醚化因為氯乙酸的生產過于麻煩而做不了,但這樣做出來的粘合劑,已經遠超這個時代了。
四是香料。現代人都知道,其主要成分就是薄荷葉。這個東西在涪陵郡也漫山遍野到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