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耀二年的復興社年終總結大會是在江陽郡召開的。
和以前在涪陵郡的太守府里開會不一樣,這一次復興社的高層全部來到了漢安縣西南五十里的那塊鹽堿地旁。
這塊地方已經不再是荒涼的不毛之地,而是天車林立,人聲鼎沸。一片繁華景象。
這個地方也不再是無名之地。它按照穿越者的記憶,有了一個一千多年后本就屬于它的名字——自貢亭。
“嘶這就是子豐發明的卓筒井么?果然是奇思妙想,巧奪天工。如此,我大漢境內很多枯竭的鹽井當可重新換發光彩啊!”
蜀漢第一大官商糜照糜伯耀,這時候滿臉興奮之情難以自抑:作為一個生意做到極致的超級商人,糜照盯著鹽業這塊蛋糕很久很久了。只是因為蜀漢政權從劉備開始就對鹽鐵看得太緊,糜家縱然經營百業,但也從來不敢朝鹽鐵伸手。這次托復興社的福,糜家終于可以進軍鹽業了。這實在是可以在糜家宗祠里向糜竺老先生燒香匯報的大喜事。
“哈哈哈,糜奸商,怎么樣?被嚇到了吧?這卓筒井,以毛竹為鹽井的井壁和通道,打到一定深度后,鹵水自然向上噴出。現在這自貢亭里打得最深的鹽井,已經有七十余丈。比起以前人工挖掘的寬口淺井,多出十倍有余……”
“哼張令行,你少在哪里嘚瑟。要不是子豐,你能知道這里有鹵水?你能知道這卓筒井之法?”
“這倒也是。可是為啥就偏讓我碰上了呢?哈哈哈哈怎么樣,你羨慕嗎?嫉妒嗎?”
“好了,別顯擺了。趕緊說正事。我們都是偷偷從涪陵郡跑出來的。把會開完了我們就得趕緊走。萬一被朝廷的人發現了陛下心里會很不痛快的。”
“喏,兄長,請兄長示下。”
“我來問你,現在打了多少口井?每日出鹽量是多少?”
“喏,兄長,各位股東。最近大半年,自貢亭這邊一共打了三十五口鹽井,其中有三十二口已經出鹵。這三十二口鹽井中,有二十九口伴生天然氣。因為每月都有新的鹽井出鹵,所以這每日出鹵量都是變化的。小弟這里最新的數據是前天的,嗯,前天的出鹵量是一萬八千石鹵水。”
“這每日伴生的天然氣用來熬鹽夠用么?鹵水的出鹽量是多少?”
“兄長,足夠的!這伴生天然氣不光熬鹽夠了,連整個自貢亭每日的生火煮飯都是夠用的。鹵水的出鹽量嘛,兄長,我們這里的鹵水真是質地絕佳的鹵水啊,一石鹵水,熬干之后一般可以得鹽五升。比起我大漢其他鹽場一石鹵水只能得鹽一升整整高了五倍!非但如此,這里的鹵水熬干后,雜質極少,鹽粒細軟潔白,不需要任何提純都是上好的精鹽!”
這里是鹽都嘛,鹵水出鹽量有百分之五實屬正常。而且自貢出產的井鹽,其氯化鈉含量高達99%以上。剩下的1%里,也含有豐富的碘。可以說,如果全蜀漢的老百姓都能普遍的吃上自貢鹽,什么“民有菜色”啊,比較常見的大脖子病(因為缺碘引起的甲亢),都會得到徹底的扭轉。
“這么算下來,一天的產鹽量就是900石,一個月就是27000石,一年就是……”糜照簡單的心算之后情不自禁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三十二萬四千石!”
可是關彝下面的話更讓糜照崩潰!
“怎么才這么點,你這半年都在干什么!”
還沒等糜照替張遵說情,張遵自己已經朝著關彝深鞠一躬:“兄長恕罪,這卓筒井雖然出鹽量極大,但無奈它是窄口深井,要打到鹵水層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目前自貢亭這邊最深的一口井,打下去七十仗,整整耗時三個月,所以……”
“罷了,是為兄太著急了。現在朝廷的司鹽校尉給咱們鹽場的買價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