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關彝再次扮演司馬昭,由廖勇扮演蜀漢軍方,兩人在沙盤上進行了推演。
“綜上所述,在未來的大戰中,會出現四種可能。而我復興社的應對方式也相應的有所不同。”
關彝清了清嗓子:“第一種可能,敵軍攻不破陽安關,最后糧盡退兵。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么整個戰役就會局限在漢中盆地。我復興社基本不需要參與,最多就是為前線送錢運糧。當然,司馬家是為了自家的篡位獲取軍功而來,所以不拿出點像樣的東西無法交待,因此這種可能性極小。”
“啪!”的一聲,關彝將木棍打在了劍閣:“第二種可能,敵軍攻破陽安關,但受阻于劍閣。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意味著我大漢的漢中、武都、陰平北方三郡全部丟了。這個時候就要看我大漢在北線的部隊能夠撤回來多少。如果基本都撤回來了,那也不需要我復興社參與。如果撤回來的比較少甚至損失較大,那我復興社就需要參與了。”
說到這里關彝朝著西北方向拱了拱手:“承蒙陛下信任,準許本侯在涪陵郡新編練一支三千人的部隊。這項工作涪陵郡已經在開始做了,如果出現劍閣守軍不足的情況,那么我們就要直接拿出這三千人到劍閣參戰!按照正常情況來說,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最大!”
看到眾人都點頭,關彝接著往下說道:“第三種可能,就是剛才引起了極大爭議的,假設敵軍從陰平出發,偷渡景谷道。拿下江油,進逼綿竹。”
剛才推演的時候,果然不出關彝所料,當他把代表鄧艾部隊的藍旗插在了荒無人煙的景谷道上時,滿屋子的人基本都不支持他的想法,認為他這種想法非常荒唐。還好關彝是這群人的首領,這些年來威望日甚一日,所以最后當他拿出老大的氣勢后,大家還是勉強接受了這種可能。
“這里,綿竹。”關彝的木棍在代表綿竹的點上啪啪敲了兩下:“如果敵人真的出現在這里,那么駐守在涪城,防守劍閣側后方的我軍就必須撤退。然后在綿竹阻擋敵人進入cd平原。所以第三種情況就是綿竹出現了敵人,但我軍回防及時,守住了綿竹。”
“第四種情況,也是最不可能出現的情況。綿竹丟了,敵軍推進至雒城。那個時候不知道南中和巴東的援軍到了沒有。若是沒到,就是我復興社獨扛大梁了……”
“綜上,如果出現第三種、第四種情況,我復興社要挽救大漢危亡,至少需要一支兩萬人的軍隊!”
關彝說完這些,心里又非常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蜀漢、曹魏這一場大戰,即便從他穿越過來開始算起,他也多次推演過了。單純從軍事上來講,曹魏的這一次進攻,其成功性實在是微乎其微。也就是復興社的這些家伙多年來被他反復洗腦,加之又因為這些年他引導著復興社越來越壯大,因此大家對他的能力有一種盲目的信任。這才勉強接受了關彝提出的后面兩種可能。若是關彝把這些話給其他人說?看看當年姜維的反應吧?那已經是姜大將軍拿人手軟沒說硬話了。真要是拿去給其他人比如諸葛瞻說,呵呵呵,人家一定把你當杞人大肆宣傳嘲笑一番。
在歷史的本位面,蜀漢亡得這么快。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益州本地世家和廣大的蜀漢人民群眾都希望蜀漢這個政權盡快滅亡——益州世家可以不再受到壓制。普通百姓也不需要為了支持北伐每年繳納巨額的賦稅。
蜀漢建國的時間太長了,一直都困居在四川盆地打不出去。興復漢室的理想已經基本破滅。連荊州派都覺得堅持不下去了…所以當鄧艾出現在雒城,而蜀漢明明還有反擊之力的時候。朝堂上就一片投降之聲:聲音是益州人發出來的,但荊州人也基本沒有反對……所以劉禪就堅持不下去了——大家都不想打了,你一個皇帝想打有個卵用。
“兩萬人的軍隊……”關彝說到這里稍稍停頓了一下:“陛下給本侯的定額是三千。但本侯還是準備在明年把軍隊擴充到兩萬人。”
關彝說出這句話之后,整個大廳陷入了古怪的沉默。
關彝并不是漢末亂世時的一方諸侯,他是蜀漢政權的地方官,是劉禪的臣子。臣子在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下用個人財富組建軍隊,這,這怎么說都有造反的嫌疑。
“哎”長長的嘆氣聲響起,起身說話的卻是李密:“密相信君候是真的為了大漢著想。”
緊接著的是陳壽:“壽也相信君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