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大王、安南將軍、鎮西中郎將(馬杰),我軍撒出的斥候回報。在關門東南二十里處,已經發現敵軍大隊人馬。觀其火把長度,約莫不下一萬人!”
“呵呵呵,這個時候才來,晚哪!傳令!不要管剩下未完工的水泥墻了,全隊收工,撤入關內!”
“喏!”
……
十二月十五日,劍閣大營負責接應糧隊的軍隊未能等到自己的友軍。
但是由于在劍閣附近枯坐了兩個月,鐘會軍的全體將士其警惕性都極低。所以帶隊接應的軍候還對自己的手下笑到,說什么陽安關的那些懶蟲肯定是睡著了云云。
到了十六日的寅時,陽安關的糧隊仍然未到,主管全軍后勤的夏侯咸才發覺不妙,趕緊的一方面派出人手往陽安關調查,另一方面派人向鐘會報告。而由于劍閣大營實在太大,各支部隊來源復雜。等到鐘會接到報告的時候,已經是十六日的辰時兩刻了(上午八點)。
接到報告的鐘會立刻知道大事不妙:人家鐘會也是一時人杰,在協助司馬昭平定諸葛誕發動的壽春第三叛的時候有著精彩的表現。這樣的人或許會被蒙蔽一時,但是本方的糧隊晚了整整一天,意味著什么還難得到鐘會嗎?
“壞了!我真是豬油蒙了心。姜維那廝叛逃到西蜀都三十多年了,早就官至西蜀的大將軍。人家要降早就降了。怎么會等到現在?說什么給點時間清理抵抗派,md他本人就是最頑固的抵抗派啊!”
想清楚了姜維最近的不平常后,下一個念頭涌上心頭,鐘會忍不住全身發抖:“陽安關,不會丟了吧?”
想到這點的鐘會立刻做出決斷:降將蔣舒,率領三千蜀漢降兵為先鋒。后將軍夏侯咸率軍一萬為后。立刻前往陽安關查探!
在派出這一隊后不久,稍稍恢復了心神的鐘會,忽然猛地一拍腦袋,然后就派出了護軍胡烈,率軍一萬,立刻向白水關前進。
劍閣距離白水關大約九十余里。胡烈率軍清晨出發,一路之上瘋狂奔跑,到了十七日的清晨,終于趕到了白水關。全軍高舉火把一看,頓時傻了眼。
劍閣距離陽安關的道路稍微遠一些,足足有兩百余里。所以蔣舒的軍隊一直到了十八日的中午才趕到陽安關下。待得遠遠的看清楚關城上的漢字大旗后,蔣舒只覺得滿嘴苦澀……
十九日,鐘會接到胡烈的報告,白水關,丟了!
二十日,夏侯咸報告,陽安關,丟了!
鐘會立刻命令全軍清點糧草并節約用糧。而負責管理糧草的官員惶恐的告訴他:即使現在開始全軍每日用糧統一縮減三分之一。目前劍閣大營內的存糧,也只夠全軍食用十五天!
至此,陽安關的關彝、白水關的霍弋、劍閣的姜維,三個支點形成了一個三角形。蜀漢國境內的巴山蜀水組成了三角形的三條邊。牢牢的把鐘會的十五萬人困在了這個狹長的谷地之中。
長平之戰中的白起之圍,終于再現人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