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糧食,鐘會軍的糧食只有十五天的存量。那么關彝和霍弋兩支軍隊有多少呢?(姜維在劍閣的軍隊有巴西郡源源不斷的提供糧食,不用多考慮)
說來誰都不信,在拿下陽安關前,關彝全軍只剩下了四天的口糧。而在拿下陽安關以后,關彝的軍隊手里捏著的是二十萬石糧食。
誰讓從長安過來,一直到劍閣,鐘會軍實際上就拿下了陽安關這么一個堅固的據點呢?不把糧食囤積在這里又能囤積在哪里呢?
陽安關不單單是一個糧食中轉站,也是一個糧食儲存基地——一旦關中那邊的糧食供應出了問題。這里的存糧要足夠鐘會的軍隊支撐一個月。所以,陽安關內存放的糧食,從來沒有低于十五萬石。
現在關彝的軍隊只有一萬一千人,就算加上一千多的俘虜,這里的存糧,足夠他堅持近兩年!
相對而言,反而是霍弋這邊的存糧情況不太好。因為白水關的糧食是從劍閣大營那邊運來的。一般存糧分量不超過十日——這還是兩千駐軍的十日口糧。而這次霍弋帶來的是一萬三千人。
這個時候馬杰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熟悉四川地理的人都知道,白水關這地方往西北走,那就進入了羌人的聚居區。現在,已經在羌人中被當成傳說來傳頌的神威天將軍的后人回來了,找大家要點糧食,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羌人,是一個尊重實力的民族。馬超當年在羌人部落里能有那么大的威望,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單挑無敵、騎射無雙。加上武都郡本來就是當年馬超的駐節地,這里的羌人對馬家是非常熟悉的。現在,完美遺傳了馬超武勇的馬杰,在幾千羌族降兵的帶領下,走訪了附近的羌族部落。馬杰一路單挑過去,得到了羌人的熱烈響應。很多年紀大一點的羌人,還拉著馬杰的手淚流滿面,說是再次見到神威天將軍,就是馬上死了也是無怨了。
而且這一次馬杰并不完全依仗自己祖父的名聲白拿白要。果酒太占分量,這次急行軍沒有帶。但是肥皂、蠟燭、骨瓷這些東西可是帶來不少。這些新奇的東西在各個羌族部落受到了廣泛的追捧,連帶著馬杰找大家借糧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痛快的表示:借什么借?天將軍的后人還用得著借?送!將軍你們在白水關駐扎多久,我們就送多久!
于是,當蜀漢的三個支點都沒有糧食問題的時候,該拼命的,就只能是鐘會了。
當然,最先發動攻擊的,肯定不是鐘會的部隊。而是荀愷的部隊。
十二月十四日,駐守陽安關北門的張遵隊,迎來了急匆匆趕到的三千荀愷軍。
在荀愷的嚴令下,三千魏軍對陽安關展開了蟻附攻城。這種低技術含量的攻擊當然被張遵輕松的擊退了。
但是荀愷面對失敗并不沮喪,作為官僚世家的孩子,他非常清楚的知道。在這個體系里,很多時候你做得怎么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態度:我接到消息后馬上就趕過來搶關,誰知道敵軍兵力強大。所以拿不下來不關我的事。
成功的把責任甩出去后,荀愷才開始給遠在長安的杜預以及不遠處的李輔、劉欽寫信。告知他們這里的情況。
十五日下午,李輔、劉欽就匆匆的各帶領一支部隊趕到了荀愷的漢城大營。三人商議了一陣后,從三支部隊中各抽掉了一些人馬。拼湊成了一支一萬人的部隊,再一次對陽安關發動了攻擊。
這一次的攻擊算是有了點樣子,臨時打造了攻城車、攻城塔樓,連投石車都打出來兩架。可是面對陽安關這種蜀漢政府數十年如一日不斷加固的雄關,這點攻擊力量,那是遠遠不夠看。
三位將領強驅著本方士兵打了三次。在三次都毫無懸念的失敗并且損失慘重后,士兵和低級軍官都開始強烈抵觸上官的各種命令。三位將領看到這樣的情況,也不敢再過于用強,只好暫且收兵。
“唉,陽安關這種堅城不是那么容易打下來的,我們的兵力還是太少了。”
“是啊,本來我們三家合在一起就只有兩萬五千人,還要分出大部分照看那三個地方。抽出一萬人來攻打已經是冒了極大的風險了。若是損失太多,恐怕漢城、樂城里面的蜀軍就要沖出來了。”
“唉,現在也只有等著長安的援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