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二十一日一整天,夏侯咸都在苦哈哈的對已經拆掉了主體部分的那五堵水泥墻的殘體進行清掃處理。可惜,這清理水泥墻的殘體比直接砸掉墻體要艱難得多,夏侯咸花了一整天的時候,仍然沒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十二日,鐘會親自帶領著三萬兵馬到了。
有趙括這樣的珠玉在前,鐘會當然不會再犯“置之死地而后生”這樣的錯誤。有長平之戰被坑殺的四十萬趙軍冤魂作證,此時的魏軍士氣當然也是極為高漲。所以,在接到陽安關失陷的消息后(十二月二十日接到消息),鐘會立刻做出了反應。
在這個過程中,十五萬人的劍閣大營整體的響應速度都非常迅速。因為誰都知道現在全軍陷入了一個什么局面。所以,所有的魏軍將士在最近這幾天,面對鐘會的命令都執行得非常到位。二十日上午鐘會收到消息,下午就能率領三萬人開拔出營。而且一路之上,根本不用任何催促,全軍自動的跑了起來。結果就是:兩百余里的路,一天加兩夜,全軍就趕到了。
也不是沒有人鬧出點幺蛾子。本來曹魏中軍里,以武勇見稱的建威中郎將龐會,是率軍頂在劍閣出口處直面姜維大軍的。結果龐會在聽到陽安關失陷,而且陽安關上豎立著的是關字大旗后。立刻丟下部隊跑到鐘會的大帳里請愿,要求鐘會帶上他去陽安關。
“鎮西將軍,末將的父親昔年為國家盡忠,被關羽老賊戕害。現如今末將已五十有四,不知還能活多久。四十多年來,末將念茲在茲,都是要屠滅關氏一門為家父報仇!今日聽聞蜀賊的大將是關羽老賊的孫子!末將愿舍棄一切,做個先登之士。但求鎮西將軍成全!”
對于龐會這種感情,鐘會其實非常的不認同:兩軍交戰,你爹戰敗被俘不肯投降,被敵人斬首那不是很正常嗎?這有什么呢?這些年你龐會在戰場上殺的人又少了?個個都如你所想,豈不是個個都要在戰場之下面臨無數的暗殺?
不過,這傻老頭這副激動的模樣,士氣可用啊。嗯,帶上你吧。
現在,深知自己深陷牢籠的鐘會,雖然內心非常懊悔和焦慮,但心神還沒有亂。從十九日接到白水關失陷,二十日接到陽安關失陷的消息后。鐘會的應對還算是比較穩妥。
白水關那邊,護軍胡烈負責攻打,除了胡烈帶去的一萬人以外,另外從劍閣大營支援了一萬人。實話實說,就算白水關拿下來了意義也不是很大:從白水關到橋頭再到祁山大營,這一路走下來怕不下千里之遙,沿途根本沒有可以支撐十幾萬人人吃馬嚼的大型城鎮,就算這一路打通了,全軍能夠撤出這個包圍圈,后撤的路上,起碼也要餓死一大半!
所以,真正的,唯一的生路,還是在陽安關!
陽安關這邊,鐘會親自帶了三萬人北上。加上夏侯咸的先期部隊一萬人,一共是四萬。
監軍衛灌,率領五萬戰兵和四萬民夫,繼續坐鎮劍閣大營,防備劍閣內的姜維。是的,在北上陽安關前,鐘會打開武庫,把四萬民夫全都武裝起來了——到了這個時候,大家要想回家的話,那就抱團在一起拼命吧。
緊趕慢趕,連續兩夜都只是在馬背上瞇了一會兒的鐘會,終于在二十二日清晨到達了陽安關。
“末將拜見鎮西將軍。”
“嗯,咦?這些夯土墻……”
“將軍容稟!這墻,實在是古怪得很!”
這邊廂夏侯咸開始向鐘會解釋他們從未見到過的水泥墻,那邊一個身影已經驅動馬匹,單騎奔向了陽安關城下。
“大魏壯侯龐令明之子龐會在此!關氏一門的賤種,可敢出關與吾一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