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些所謂的“追求自然派”全tm都弱爆了,你們居然嘴里說“自然”,那就還是落到了“有”的下乘。在我看來,這些東西全都是不存在的,連自然都不存在,那就是徹底的“無!”
李密說的這兩首偈語,當然來自穿越者。穿越者借鑒的,當然是來自于唐代高僧惠能。
漢末三國時代,佛教已經傳入中國上百年了。但這個時代的佛教,還在緩慢的適應中國的國情:比如中國人的祖先崇拜情節,就是佛教本身的教義所沒有的。因此,此時的佛教在中國還沒有多大的影響。
佛教在中國的興盛,要到了五胡亂華時期,一方面他適應了中國的國情,自我做出了調節和改變。另一方面吸收了魏晉玄學的辯證精華,使得自身更有邏輯性(逼格再次提升)。同時由于那個年代慘烈的戰亂,使得普通百姓急需精神信仰。各國統治者也需要佛教來穩定統治因此大力推廣……如此種種,才使得佛教在中國走向興旺。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一個意思:李密借助穿越者的優勢,拿著玄學發展到頂峰的東西,來吊打玄學初興時代的這群傻鳥!這群所謂的名士們,不跪了才怪!
果然,在李密說出這兩句偈語后,不光是任愷,在場的所有名士們,全都激動得不可自抑。更有不少年輕一點的名士,紛紛起身對著李密鞠躬:“聽令伯一席言,獲益終身。請李師受我等一拜!”
“呵呵呵,不敢當。諸位,李密也不過拾人牙慧而已。”
“先達者為師,李師不必過謙,還請李師再為我等解惑。敢問李師,若是菩提非樹,明鏡非臺,那這一顆心當是何物?”
“不敢為諸位大賢之師。關于元褒所問,密想請反問諸位一句。諸位,現在冬夜風大,外面的旗桿上大旗烈烈飛舞。敢問,是風動還是旗動呢?”
“當然是旗在動,不,是風動,不,不不不……”
“呵呵呵,諸位,在李密看來,非是風動,也不是旗動,而是心動。”
逼格再一次拔高了,這一下子連賈充都驚詫的站起身來對著李密鞠躬致意了。
“還好當初太守傳授我這些東西之前反復給我講了很多實例。否則我自己都會沉迷于這些虛幻的東西而無法自拔。可這些無聊的論題對于解決實際事務有個屁用啊!也好,你們就繼續在貴無的大道上滾下去吧。需知這‘心外無物’的概念一旦提出,你們這些名士們,恐怕就更加狂放不羈了。”
正當李密自己陷入沉思的時候,在場的曹魏名士們已經是雙目發紅。有些城府不深的小年輕已經是淚眼婆娑,嘴里都喃喃的念叨著“朝聞道夕死足矣”之類的話語。
當大家再次對著李密集體鞠躬致意之后,李密還禮。然后慨然長嘆了一聲道:“諸位,雖說心外無物,但李密今日是著相了。需知,莊子言,不言而善應。老子言,辯不若默。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世間的至理大道,若是真能用嘴講出來,那就不是大道了。言盡于此,李密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