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大地主,除了仆役還有依附于你的佃農呢,那就看有多少了。一百人以上的,每人按一百文征收。一千人以上的,每人按一千文征收……(這個是打比方,實際比例沒這么夸張)
看明白了?中央政府設置這樣的稅種,就是為了避免世家大族無限制擴張: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一個人能夠創造出的剩余價值是有限的,在有戶稅這個稅種存在的前提下。家里的仆役、佃戶、家將什么的太多了并不是好事。這是國家加強中央集權,限制世家規模,保護自耕農的一項良政。
但是一項政策好不好,內容本身的好只是一個前提條件。關鍵是看這個政策執行得怎么樣。
劉備時代,法正、劉巴都是狠人,戶稅這個制度執行得很好。益州世家大族被限制得很厲害。
到了諸葛亮時代,那就更是嚴刑峻法了。而且諸葛亮自身也以身作則,所以戶稅也執行得很好、
蔣琬、費祎執政時期,雖然執政者本身持身甚嚴。但因為威望不足,所以這道政策開始松弛。
陳邸時期,明顯的這道政策開始荒廢。至于現在……呵呵……
不過還好,蜀漢官員的節操還沒有掉到東漢末年那種水平:明明這家沒幾個人,偏偏給人家訂一個大戶,交極高的戶稅。明明這家人仆役都上萬,偏偏說這家家里就五六個人。
但是,至少是現在,由于戶稅的調節作用無限削弱,使得世家大族在膨脹過程中其成本近似于無。這一點是關彝無法容忍的。
關彝上位之后,第一刀就是要砍稅制。而稅制的第一刀就是要恢復戶稅。
你們這些益州世家大族在本次戰爭期間做的事情不少,落在老子手里的把柄也不少。想要我原諒啊?好啊!你們是否配合我恢復戶稅呢?荊州人東州人想當官?好啊!你們又是否配合呢?
“兄長,這些都是第一批,全都是來試探的。所以當場表態的幾乎沒有。除了來家、吳家等少數幾家外,其他各家的使者都表示要回去請示家主。”
說起來,雖然平時東州派一天到晚陰陽怪氣的。但當蜀漢即將滅國的時候,他們還是勇敢的站了出來。而在戰爭結束后,他們又是最先積極靠攏的。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東州派在這次戰爭中明顯的感受到了危機:如果蜀漢滅亡,他們這些進入益州生活了六十多年,后代都已經繁衍三四代的家族。將按照九品中正制全部被搬遷回各自的祖籍。而他們離開自己祖籍地的時間又是最長的。這個時候回去,自己在祖籍地會是一個什么地位不問可知——比荊州派的官員回去了都遠遠不如!
可是,對于關彝來說,光是一個東州派的投靠,不夠啊。
“罷了,我再給他們一點時間。若是成都那邊水落石出之前他們還不醒悟,那就不能怪我手里的刀收不住了。”
與此同時,成都皇宮。
“他想要當大司馬?還要開府?”
“是的,陛下。”
“他還想要朕易儲?”
“是的,陛下。”
“紹先,他到底想干什么?他相當司馬昭嗎?紹先,你就不阻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