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65年三月,由于穿越者弄出了高度酒。導致司馬昭的中風比歷史本位面提前發作了半年。
所謂中風,其實就是腦血管爆裂,血液從血管里跑出來,形成淤塊,壓迫腦神經。導致人體功能受限。在現代社會,只要發現及時,治療正確。雖然或多或少會留下一些后遺癥,但一般生命無憂。
而在這個時代,抱歉,那就是絕癥。
三月初三,司馬昭中風,無法言語,也無法進食。三月初六,一代人杰司馬昭,終于還是去見他的父親和兄長了。
此人年輕的時候,知書達理、溫良謙恭,名聲極佳。但在其兄長司馬師去世,他做了司馬家的掌門人后,不得不徹底改變自己的性格。變得心狠手辣、冷酷無情。惟其如此,他才能在這險惡的政治生態中,保住自己的家族。
或許,如果曹魏政權始終運轉正常,他可能就會是曹魏這個政權的新一代良臣吧。可惜,時勢推動他走上這個位置,弒君、夷滅諸多大臣的三族,留下當世惡名和千古罵名……這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他算是解脫了。而活著的人還要繼續。他的死,就是魏晉禪代工作啟動的訊號!
三月初七,魏帝曹奐下旨:晉王司馬昭薨逝,朕不勝哀傷。特命追謚為“文”。晉國王世子司馬炎,繼位晉王。仍舊擔任帝國的相國一職。
好吧,既然司馬昭都是文王了,那司馬炎是誰還用說嗎?
關于這一點,曹奐是非常清楚的。他并沒有曹髦的果烈,對于這一天的到來,他早就有了思想準備并坦然接受了。
西元265年七月,在擔任曹魏最后一任相國四個月后,基本把控住形勢的司馬炎讓自己手下的馬仔們群起發動攻勢。要求曹奐禪位。而曹奐也非常配合的同意了禪位。
七月,賈充奉司馬炎之命重新修筑受禪臺。由于此臺當年的地基都在,所以維修起來很是快捷。到了七月二十日,賈充復命:受禪臺修復完畢,可以使用。
于是,在當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的地方,又一場王朝更替的大劇上演了。
此時,距離曹魏代漢不過四十五年,當年參加曹魏代漢的人中,只要壽命夠長久的,此時都還健在。在這樣的場合,這些長壽老人紛紛痛哭:“蒼天啊,你怎么不早點收了我?這樣的事情,一輩子有過一次就抬不起頭了,居然還要經歷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