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管你樂不樂意,這樣的事情都發生了。而且,新朝建立,按照慣例都是要大赦天下,封賞群臣的。所以,哭完了,還是笑著接受新朝的爵位吧。
七月二十五日,司馬炎在受禪臺接受了曹魏最后一個皇帝曹奐的跪拜,并從曹奐的手中接過了那塊“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立新朝國號為晉,改當年年號為泰始元年(萬物之開端)。封晉王世子妃楊艷為皇后。
皇帝之下是王爵。王者,君主也。不屬于臣籍。一般由皇帝的兒子們擔任。但是司馬家在魏晉禪代的過程中,深刻的感受到曹魏政權對自己的親王限制得過狠,導致司馬家在篡位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家曹魏親王有能力起兵反抗。同時由于本家得國不正,許多世家大族并未心悅誠服。所以,晉朝立國后,大封皇帝的諸多親戚為王。
作為現在司馬家輩分最高,年齡最長的司馬孚,是新建立的晉帝國第一親王:安平王。當然,老戲骨都演了一輩子戲了,這個時候當然還得演下去:親王的俸祿是要拿的,封地要多多益善的,但我嘴巴上,還是大魏的忠臣。
司馬孚的九個兒子,長子司馬邕是安平王的王世子。次子司馬望是義陽王。剩下的七個兒子,也全都是王。
三爺爺家的兒子們都全部封王了。那么司馬懿這一支的親戚們,也當然都是王。
三叔司馬干(有間歇性精神病那位),平原王。四叔司馬亮,汝南王。五叔司馬伷,瑯琊王。六叔司馬京命不好,新朝建立前就掛掉了,不好意思,沒得王。剩下的七八九叔,王王王!
叔叔們都封了王,那么司馬昭這一系,自己的弟弟們,也全部都是王。
二弟司馬攸,齊王。司馬攸之下,司馬昭和王元姬還有三個兒子。但或許是司馬家夷滅別人三族的事情做得太多,這三個兒子都沒有活過十歲。不過這一次,司馬炎也對這三位早夭的同母弟全部追封為親王。后來隨著他和司馬攸的兒子們越來越多,也讓這些兒子出繼這三家,為其延續香火。此外還有三個異母弟,也全部封王……
此外還有司馬懿的另外幾個兄弟的兒子,只要還健在的,統統封王。總之,初步統計下來,晉朝一立國,就封了差不多三十個本家親戚為王!
而且晉帝國的王爺和曹魏那些近乎于圈養的廢物王爺不同。晉帝國的王爺都有自己的封地,封地內的賦稅全部歸自己。封地內的官員任命也由自己掌控。還可以自行組建軍隊。可以說是真正的國中之國——這么做的好處是,至少在晉帝國內部,絕對沒有任何其他姓氏的人有能力把司馬家的天下搞亂。至于司馬家內部嘛,呵呵,你們都知道的。
除了司馬家的親王外,晉帝國成立之后,還封了一個異姓王——曹魏最后一任皇帝,曹奐。被封為陳留王。
司馬炎給曹奐的待遇還是非常不錯的。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比起當年的漢獻帝(禪讓后被曹丕封為山陽公)來,這待遇只高不低。
說起來,從西周滅商開始,歷朝歷代的開國者,對前一個王朝的亡國之君還是比較厚道的(商紂是自殺,其遺族也在周王朝得到了封國——宋)。曹丕、司馬炎都遵守了這個慣例。一直到一百五十五年后,劉宋的皇帝劉裕登基,毒殺了司馬家的最后一個皇帝恭帝。這個慣例才被打破,從此之后,所有的亡國之君幾乎都死于非命。一直到溥儀遜位,這種局面才得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