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兄長。小弟馬上派人開始建造屋舍,招攬工人。”
“善,啟動資金什么的,我以復興社的名義給你調撥一億。明年秋收后歸還,可有問題?”
“哈哈哈哈,兄長未免太小看我了。雖說養豬這一塊我比不上定烈,但做生意,除了兄長,其他兄弟們誰能比得上我?”
“這倒也是。”
“只是兄長,小弟不是自找麻煩啊。小弟的意思是,漢中不是離晉國更近嗎?而且定烈這么多年一路辛苦過來,您不在巴郡給他弄點好處嗎?”
“無雙這么想,可見是把我復興社的利益和兄弟情分置于私利之上了。為兄很是感激。不過他們幾個都各有任務。令行在漢中,主要就是操練兵馬、修筑糧倉儲備糧食。為將來的北伐做準備。伯玉在涪陵繼續做好生豬產業鏈,承祚在江陽做好鹽業生產和高度酒生產,國威在巴西郡主要的任務是安撫、吸引氐人歸附。令伯在蜀郡嘛,蜀郡可是我大漢現在最大的糧倉,每年上繳的田稅都是三百多萬石。他把這個事情做好就不錯了。至于定烈,他在巴郡,主要的任務是修建戰艦,操練水軍。”
“嘶兄長,你,你不會想對東吳動手吧?”
“大打出手倒不至于,但最近可能要小打一場。”
“這,兄長,不是小弟不聽你的啊。現在雖然魏晉禪代了,但當今之世,三國并立,晉國獨強的局勢沒有改變啊。”
“呵呵呵,你放心。我其實就是去東吳接一家子人過來。”
“啊,哈哈哈哈我明白了,那一家子人可不少啊。而且,恐怕接了一家子還有一家子吧?”
“嗯,或許吧。這樣做,東吳的那位孫策再世也開心,我們也增強了實力,何樂而不為呢?”
“兄長深謀遠慮,小弟拜服。”
“其他話不要說了。我提前給你交個底。明年大司馬府準備出臺兩項新政。其一是占田令。其二是考成法。”
所謂占田令,是歷史本位面上,司馬炎統一華夏后出臺的政策。三國時代,由于常年的戰爭,導致地廣人稀。整個華夏大地有大量的荒地。而占田令的主要特點就是:限定老百姓繳納賦稅的上限,從而促使老百姓開荒種田。
比如說,在歷史本位面上的占田令這樣規定:一個成年男子,不管你名下有多少田地。都只按五十畝田征稅。五十畝,田稅定額為四石。相當于每畝繳納八升。按照當時每畝田地一般產出不超過六石來計算,差不多相當于漢代的三十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