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果你實際有六十畝田,那多出來的十畝呢?免稅!
當然,司馬炎可沒有關彝這樣心善——一個農民,即使是在北方那樣的大平原上,開墾五十畝田地其實也差不多是極限了。而且如果一個家里沒有健康的壯勞力,實際開墾土地不足五十畝呢?對不起,還是按照五十畝進行征稅。
這其實是改變了漢代以實際收成來收稅的做法(那樣算起來相當麻煩),改以定額稅——朝廷旱澇保收,反正有多少田就有多少稅。而老百姓呢?也有一定好處——玩命的多開墾新田唄。
具體到現在的蜀漢來說。蜀漢國境內,一望無垠的平原極少(整個成都平原也就一萬平方公里左右)。更多的是丘陵山地。這樣的地形,一是開發起來投入勞力很多,二是這種地形雖然可以產糧,但其產出和平原上的良田比起來還是遠遠不如的。如果蜀漢政府還是繼續以前的政策,你開了多少荒地,我都按三十稅一的比例征稅的話,那老百姓是沒有多少開荒的積極性的。
看看蜀漢政府民冊上人口和田地的比值吧。蜀漢每個人頭下的田地,從來沒有超過二十畝。是蜀漢的老百姓懶惰嗎?不是的。是政策不好,抑制了百姓的生產積極性。
所以關大司馬版的占田令是這樣規定的:成年男子,按二十畝規格征稅。每人每年繳納田稅兩石。成年女子,按十畝征稅,每人每年田稅一石。未成年男子征稅額度等同成年女子。未成年女子不納入田稅繳納范圍。
所以,這么算下來,一個最小的二人家庭,起碼要擁有三十畝以上的田地才有賺頭。所以,大家還是積極起來,主動去開發那些旮旯角落里的大量荒地吧。
至于老百姓多開了無數荒地,產出的糧食國家無法征稅怎么辦?嗨!老百姓吃不完的,他不知道拿出來賣么?賣了錢干嘛?買復興社生產的各種東西啊!繞了一圈。錢還不是回來了?而且,老百姓手里余糧多了,萬一哪年碰到點天災人禍,他的抗破產能力是不是要強一點呢?這樣世家大族的擴張是不是又可以緩一緩了呢?
至于考成法,當然是參考了張居正大神的創造。但是關彝也做了一定的改良。
首先,國家要求地方官每年要辦的事情,全部備案。到了年底進行清查,沒有完成的,問原因。排除不可抗力后,視情節輕重,分別予以警告、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罰款、撤職乃至追究刑事責任等處罰。
關彝對明代的考成法主要的改良點,在于賦稅。
明代的考成法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就是:每個縣每年實際收到的賦稅,不得小于國家給這個縣定額的百分之九十。這就導致地方官拼命的壓榨農民,導致農民大量破產逃亡。而地方官為了完成任務,就更狠的去壓榨還沒有逃跑的農民,然后……
關彝的改良是:國家每年只看你這個縣,民冊上的戶口多了多少,繳稅的田地多了多少。至于實際繳納的賦稅是多少,不做具體要求——人和田都多了,那賦稅不是自然就該多嗎?然后,你們這些地方官都拼命的去查戶稅,殺大戶,吸引少數民族下山歸附吧。不然,這政績啥的可就沒有了哦!
“兄長真是天人,好吧,這話我說了很多次了。”
“哎,什么事情,都要實際去做了才曉得到底如何。明年為兄想先在梓潼和巴西郡試行一年。”
“嗯,梓潼和巴西人口、田地都不算少,但比起蜀郡、巴郡又差得遠。效果好,示范作用也強。效果不好,對國家傷害也不大。兄長確實深謀遠慮。小弟沒有二話,定當全力施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