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我國已有定論,可。使者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陛下,吾皇還說,若是陛下有拿回荊州的想法。我大晉愿意鼎力支持!”
“啊?哈哈哈哈大司馬,這事你怎么看?”
“呵呵,好讓貴使知道,荊州我們就算要去拿,也不需要貴國的幫助。”
簡而言之,我只承認跟你簽一個停戰協定,但是軍事同盟這種層次的盟約我是不簽的。反正現在的局勢明擺著:大家都需要時間來理順國內的一些事情。所以現在大家都不想打。但是等到誰先完成調整了,那就要開撕了!
……
隨著晉國、蜀漢等國的使者來回奔走,漢晉吳三國之間,終于迎來了短暫的和平。關彝和孫皓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更強的決心去處理本國內存在的一些頑疾和問題。而司馬炎也終于有了時間收拾他老爹留下的爛攤子了——不,是他自己搞出來的爛攤子。
這個晉帝國,毫無疑問綜合實力是三國之中最強的。但也是問題最多的。
說他是一個新生的帝國沒錯,畢竟立國才一個多月嘛。但說他是一個老舊、腐敗,渾身上下散發著裹尸布臭味的僵尸也沒錯。因為魏晉禪代,雖然這個過程中司馬家夷滅了不少人的三族。但這點人頭數,比起一個王朝革新需要的祭品來說,還是太少了。
他近乎全盤接受了曹魏所有的世家大族,又因為篡位的需要,不得已放縱一部分世家,同時新培植一部分世家。還把自己的親戚們都放縱得沒有了約束。所以,當265年的10月,龐大的國土上所有秋糧全部入庫,各種賦稅清點完畢后。尚書令裴秀給了司馬炎一份極其悲慘的數據。
“陛下,泰始元年的秋收已經結束了。本次秋收,朝廷累計收入糧食兩千五百二十萬石,錢一百五十八億。”
聽起來好像很多是不是?這點收入都是當年蜀漢費祎主政時期的十倍有余了。可惜,晉帝國家大業大,收入多,支出也多。
“在扣除了各種俸祿、支出,計算了各種損耗以后。實際入庫的是糧食六百三十萬石,錢三十五億。加上去年的盈余,目前國庫內一共是一千一百六十萬石糧食,錢八十三億。”
“這,尚書令,這是怎么回事?怎么才這么點?”
“陛下,主要是因為今年國朝新立,要給予群臣大量封賞。”
其實裴秀有些話沒有說:三十多個王爺新封啊,將近五十個郡公啊,此外還有郡侯這種怪胎的存在……這支出簡直嗨上天了!
司馬炎不是笨蛋,當然聽懂了裴秀的話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么,我大晉現在民冊上的戶口有多少?田地有多少?”
“我大晉泰始元年民冊上的戶口是四百二十萬,在籍田地是一億兩千貳佰萬畝。平均每人有田三十畝。不過陛下,今年主要是各親王、郡王才剛剛建國。所以他們封地上的民戶今年仍然屬于國家。其產出也屬于國家。明年,估計就沒有這么多了。”
“啊?那尚書令,你給朕算算。明年我們大概會有多少收入?”
“按照現有親王、郡王、郡公、郡侯所有封地均不納稅來計算。明年向朝廷繳納賦稅的人口將降低到三百三十五萬,在籍田地將降低到九千萬畝左右。這收入嘛,大概只有一千八百萬石糧食和一百億錢左右。而明年我們將開始給新封的親王、郡王、郡公等發放俸祿。所以,明年,估計朝廷的盈余不會超過三百萬石糧食和十五億。”
(關彝:笑死老子了。這么大個家,一年到頭的盈余估計還沒有我多呢!)
“這,這不對啊!季彥。朕雖然新封了不少王爵、公爵、侯爵,但是朕也把曹魏以前封賞的所有縣侯、鄉侯、亭侯什么的封地全部收回了啊。這一進一出怎么相差這么多?”
這有什么奇怪的?人家曹魏的一個縣侯,起封的時候也就是一千戶,大約三四千人。就算后來累計加封,了不起一個萬戶侯唄。可是你封的親王是個啥概念?三萬戶啊,五萬戶啊,嘴巴一張就十來萬人沒了!這個家照你這么當,要不了幾年就全敗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