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65年的十二月,坐鎮晉屬荊州的最高長官,汝南王司馬亮收到了步闡的請降書。
司馬亮接到這封信件后不敢擅專,立即向洛陽城的皇帝侄兒匯報。而司馬炎在接到報告后,馬上興高采烈的召集了自己的親信們開會討論。
“陛下,此事不可行。我國與東吳締結盟約還不到半年,如果這個時候接納步家的歸降,毫無疑問要引得東吳與我絕交。”
首先站出來表示反對的,是車騎將軍賈充。賈公閭先生以前一向以善于逢迎巴結領導著稱,這個時候居然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由此可見他的內心是多么的不想接招。
“呵呵呵,賈車騎什么時候也如此重視盟約了?如文皇帝(司馬昭)所言,盟約存在的唯一價值不就是用來撕毀的么?正因為我國與東吳簽訂了盟約,所以這個時候接受西陵,才能算是出其不意啊!”
不用猜,說這話的肯定是鎮軍將軍、臨晉侯楊駿了。
現在晉國的中樞,已經隱隱有了黨爭的苗頭。
這里面,尚書令裴秀、車騎將軍賈充是一黨。作為從司馬昭的大將軍府里一路走來的老人。這兩位最看不起的就是楊駿了:我們幫著文皇帝縱橫捭闔的時候,你丫在哪里啊?!怎么滴?以為你女婿當了皇帝就想對我們取而代之?再等十年吧!
而對于楊駿來說,他心里也看不起這兩個人啊:你們兩個算什么東西?聞喜裴氏?河東賈氏?tm的都是些什么弱雞家族啊?哪里比得上我們弘農楊氏四世三公呢?早年我因為是司馬炎的老丈人,在他上位之前必須趴著。現在我女婿都是皇帝哪!你們還霸占著位置不放,你們才是罪該萬死啊!
本朝太祖曾經說過,黨內無派,千奇百怪。一個政治集團,哪里可能真正的是一個團結的整體呢?內部的明爭暗斗絕對不會少。很多時候,這些爭斗是非常有必要性的:他會幫助大家都時刻提高警惕,不斷的提高自己——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也。這一點,關彝的復興社就做得很好:元從、荊州人、東州人、益州人,全都擠在復興社里。要想獲得董事長的首肯,那就努力的拿出成績來唄,這是良性競爭。
但是陷入黨爭就不好了:事情對錯不要緊,總之你反對的我一定支持。你支持的我一定反對。昔年東吳的南魯黨爭就是如此,東吳也因此元氣大傷。
“呵呵呵。臨晉侯,這不是絕交不絕交的問題。問題在于,西陵,乃是四戰之地。我們若是吞下了西陵,就會直面吳蜀兩國的兵峰。到了那時候,誰去收拾殘局?臨晉侯你嗎?”
毫無疑問,在鐘會出奔后,晉國中央的這個小圈子里,最有軍略的就是尚書令裴秀了。所以他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接受下來了怎么守?
“哼!尚書令,這事還不簡單。荊州軍團集體南移不就好了嘛。多年以來,我大晉的荊州水師,只能是在漢江里面操練。這漢江的水域比起長江可要狹窄得多啊。長此以往,哪里能鍛煉出真正的水軍。若是能夠拿下西陵,我大晉的荊州水軍才能真正的進入長江!如此,才能為以后的滅吳打下基礎!”
能夠說出這番話的,當然不是楊駿了。弘農楊氏,家學淵源。雖然很不幸出了楊駿這樣不知進退又優柔寡斷的家伙。但畢竟底蘊在那里擺著,所以每一代楊氏子孫,肯定有非常優秀的人才。
現任中領軍的楊珧,乃是楊駿的二弟。在歷史的本位面,他提早的看到了本家在晉朝朝野權傾一時花團錦簇下的滅族危機。多次勸誡自己的大哥楊駿惜福收斂。對楊駿執政期間種種錯誤的舉措盡力彌補。還一手提拔了西晉名將馬隆……可惜,最后楊駿被賈南風夷滅三族的時候,他也跟著做了陪葬。
當然,在現在這個時間段,楊家還被裴秀和賈充壓制著呢。所以這個時候,他當然是要幫助自己的大哥盡快上位。
“哦,文琚此言,甚是有理啊。”好了,司馬炎的領導能力也不如他爹。在下屬沒有表達完意見之前,搶先發言了。
裴秀和賈充是什么?久經考驗的超級政客。司馬炎這話一出口,他們就明白了這位皇帝心里是怎么想的了。
哎,臭小子,你爹才死了不到一年啊。你就把他的話全忘了嗎?“不要因為新朝建立,就忙著豁取軍功以提升自己的威望。”這句話,你真的全忘了嗎?
算了,我們不說話了好不好?到時候西陵拿下來了,你們就知道惹了多大的一個麻煩!
“那就傳旨,讓汝南王那邊與步仲思加強聯系,同時制定出兵接應的方案。”